• EI
  • Scopus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
  • DOAJ
  • EBSCO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CA
  • WJCI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2003年 第06期

摘要: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方便面三成不合格,微生物指标、防腐剂指标不合格 
摘要:
以龙眼核为原料,提取并纯化龙眼核淀粉,对龙眼核淀粉的颗粒形貌、X-光衍射图样、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胀度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核淀粉颗粒的大小为5.5~15μm,平均粒径为9.3μm,多呈半椭圆形,具典型的偏光十字,无明显的层状结构;用偏十字消光法测定淀粉糊化温度,糊化起始、终止温度分别为63.8、70.3℃;该淀粉的直、支链淀粉分别为20.5%、79.5%;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不同于玉米和马铃薯淀粉。 
摘要:
研究了无花果沙雷氏菌(Serratiaficaria)CH-0203发酵生产壳聚糖酶的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以0.5%壳聚糖(脱乙酰度99.8%)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5mL,接种龄24h,添加0.05%吐温8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发酵产酶的最高酶活达到5.4U/mL。 
摘要:
通过四种自然发酵液的配比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发酵液的组合,同时对发酵前后原料肉营养组分及发酵体系代谢产物进行了动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物质消长规律与产品品质有关,经过发酵处理的牛肉具有显著的组织学结构变化特征。 
摘要:
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选用了连续搅拌罐反应器(CSTMR)的水解方式。通过对Alcalase-大豆分离蛋白CSTMR体系的动力学研究,确定其动力学参数为Km=2.51%(W/V);Vmax=0.319mgN/mL·min,分别较间歇式反应Vmax提高了37.5%,Km提高了13.2倍。 
摘要:
采用自行设计制备的专利产品振动超微粉碎机组,对茶花粉进行了超微粉碎破壁实验;采用扫描电镜、离心沉降粒度仪等对粉体特征进行了观测和表征,并分析了花粉振动超微粉碎的破壁机理。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具有粉碎效率高,操作简单,所得花粉超微粉体粒径小而均匀、破壁率高、口感好等优点,为花粉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
将气浮这项分离新技术首次用于糖汁的提纯。介绍了气浮分离及其相关过程的机理,包括被分离杂质的主要成分胶体的凝聚、絮凝,与微气泡的粘附,粘附后混合体的浮升等。对生产试验过程糖汁气浮分离前后反映糖汁品质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同时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同物料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气浮分离技术用于糖汁提纯,可显著提高糖汁的品质。 
摘要:
苹果渣经过热处理、酸碱处理、挤压处理后,对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得出,挤压处理使苹果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摘要:
研究了酶法水解松仁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以七种蛋白酶进行水解,用pH-stat法控制水解,用福林-酚法测定吸光度,计算酸溶性肽得率。通过正交实验L9(33),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用酶是G酶,它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pH=7.0,松仁蛋白浓度1.2%,酶与底物比4000U/g。 
摘要:
以黑玉米为主要原料,对经过不同方式预处理的黑玉米粉与大豆粉按不同配比进行黑玉米大豆即食糊的试制。结果表明,黑玉米经煮制后,在10.61×105Pa的压力下进行膨化,所制得产品的颜色最好。按黑玉米71.43%、豆渣7.14%、绵白糖21.43%进行配制时,所得产品颜色、风味、口感、冲调性和经济价值等指标为最佳。 
摘要:
以鲜百合为原料,不需要用淀粉酶对鲜百合中的淀粉进行酶分解处理,而采用0.1%琼脂、0.02%CMC和0.1%海藻酸钠作为混合稳定剂,对鲜百合进行加工和调配,即可制成酸甜可口、保健性强、稳定性高的百合保健饮料。 
摘要:
研究了以黑米为原料,通过蒸煮、糖化制得黑米汁,再接入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共同发酵所得的一种新型发酵无醇饮料。试验表明,黑米汁发酵的最佳糖度为12°Bx,pH为6.5,接入菌种的比例为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0.5∶1∶2,接种量为0.1g/L,发酵时间为8~9d,发酵温度为33℃。所得发酵液经调配、杀菌便制成了黑米发酵无醇饮料。 
摘要:
采用冻干技术对红枣固体饮料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对红枣去皮过程中维生素C的保留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红枣去皮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红枣固体饮料加工的最佳生产工艺。 
摘要:
研究了半潮竹笋的加工方法和储藏方法。实验表明,预煮笋经干燥失水至原重的50%,真空包装后杀菌可储藏六个月以上。失水50%的预煮竹笋与15%的食盐混合后可室温储藏60d以上,而经杀菌后可储藏一年以上。 
摘要:
介绍以放大的盐析法从猪血中提取IgG。通过正交试验,结合721分光光度计吸光率测定与电泳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7.3,温度40℃,盐析时间1h,搅拌转速40r/min。盐析沉淀采用PBS液错流管渗析脱NH4+及部分杂质,再作超滤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获浓缩液,冷冻干燥,测得IgG(纯度≥95%)收得率1.16%,为工业化生产推广探索工艺及操作参数。 
摘要:
对煎炸油进行中和、酯化、脱色、脱臭、脱水等净化处理后,煎炸油的杂质、色泽、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指标又恢复到煎炸前的水平,净化效果良好。 
摘要: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率微胶囊化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壁材组成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BHT/壁材为20%、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3、海藻酸钠含量为0.6%、乳化温度为70℃、一级均质压力为20MPa、二级均质压力为45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90℃时,BHT的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包埋率最高。 
摘要:
蛋清中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溶菌酶,将Na+型和H+型树脂混合用于吸附过程中,然后用硫酸铵溶液洗脱,盐析得到溶菌酶,每100mL蛋清可得0.4g,酶活0000U/mg左右。本方法减少了变性蛋白,其剩余蛋清所含杂质少,提高了蛋清的再利用价值,降低了成本。 
摘要:
以动物蛋白粉为复合氨基酸来源,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了反应液的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确立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反应液pH=8.0,反应温度为常温,反应时间为30min,并用红外光谱鉴定了产品。 
摘要:
通过对5种商品果蔬汁饮料和5种新鲜果蔬榨取的原汁的抗氧化活性、VC和总酚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全体果蔬汁的总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的VC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其所含的总酚量的关系很小。从保健功能的角度考虑,以总抗氧化活性作为果蔬汁品质的一项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
阐述了AA液态奶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及AA在液态奶中的应用。 
摘要:
测定和比较了不同贮藏条件下鹌鹑蛋的蛋黄指数、稀薄蛋白粘度、脂质过氧化物(MDA)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冷藏法和保鲜法处理的样品,蛋黄指数、稀薄蛋白粘度下降幅度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且其效果极显著(P<0.01);保鲜法处理的效果要比冷藏法稍差,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摘要:
研究了气调包装技术对草莓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草莓最佳气调贮藏的条件为2.5%O2+16%CO2,它能够把草莓的货架寿命延长4~6d;利用LDPE和PVC复合膜明显优于LDPE膜和PVC膜。气调贮藏效果表明,MAP能明显抑制草莓的呼吸作用和水分的蒸腾作用,抑制糖、酸和花色苷等物质的降解。最后研究了包装内气体组分的动态变化。 
摘要:
冷却肉的货架期直接影响着其销售情况。本文用不同的气调成分:0.5%CO/60.4%CO2/39.1%N2(CO组)、62.8%CO2/37.2%N2(无氧组)、69.9%O2/30.1%CO2(高氧组)和真空(真空组)包装冷却牛肉,并在1±1℃下贮藏。结果显示,CO组在贮藏28d时在保持鲜红颜色的同时,鲜度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高氧组第一周可以保持颜色鲜红,但第二周已有较强的脂肪氧化异味,且颜色开始褐变;无氧组和真空组处理的冷却肉在28d时虽然可保持鲜度在国标范围内,但此两组处理的色泽在28d时呈灰褐色或暗紫色,不是消费者所喜爱的鲜红色。 
摘要:
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几种甲壳素及壳聚糖测定中常用的还原糖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NS法和改良Schales法较为适合对氨基糖和乙酰氨基糖混合体系的测定,其中DNS法的测定范围为还原糖含量200~1000μg/mL,改良Schales法的测定范围为还原糖含量10~80μg/mL。 
摘要:
目的建立水皂角提取物中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表儿茶素为指标,测定波长在760nm。结果对照品的量在0.032~0.146mg范围内,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回归方程为Y=0.50651X-0.00582,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02%(n=5)。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
通过脂肪测定的四种方法比较,认为酸水解法可作为植脂末脂肪的标准测定方法,并作了一些技术改进,哥特里-罗紫法可作为快速法。 
摘要:
讨论了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提取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条件,并对5种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的测定。 
摘要: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测定了香梨白兰地酒的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大口径毛细管柱对酒中微量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这一新生酒种的风味成分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香梨白兰地酒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摘要:
介绍了磁场流化床的结构和特点,磁场对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磁敏性载体对酶的固定化以及磁场流化床中的酶催化反应等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摘要:
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我国生物资源活性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概况,主要包括溶质溶解度的研究,萃取传质机理及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工艺和装置研究以及技术应用等内容。 
摘要:
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在38种香料植物中精油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了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四种大宗谷物加工中对副产品深度开发利用的发展动态。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