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05期
摘要:
<正>引言:最近,人们对奶价大跳水,奶农倒奶、卖牛、杀牛甚至是抗议,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国内乳企境外奶源布局、奶粉卖出贵族价一直不降等,这些奶业大事都在热议,这说明大家对奶业时局还是比较关心。在此冬去春来承前继后的关头,笔者认为业内应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去关切、去做,这就是对当前奶业发展形势及今后的走向进行一次分析判断。只有形势认清了方向辨明了,行
<正>引言:最近,人们对奶价大跳水,奶农倒奶、卖牛、杀牛甚至是抗议,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国内乳企境外奶源布局、奶粉卖出贵族价一直不降等,这些奶业大事都在热议,这说明大家对奶业时局还是比较关心。在此冬去春来承前继后的关头,笔者认为业内应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去关切、去做,这就是对当前奶业发展形势及今后的走向进行一次分析判断。只有形势认清了方向辨明了,行
摘要:
<正>2014年7月9日,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农业及食品相关产业的商业银行之一——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最新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根据这一权威报告,我国的伊利集团以乳制品2013年销售额76亿美元的成绩,位列全球乳品企业排行榜第十位,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乳制品企业有史以来的最高排名。伊利获得历史性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对于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处于调整期的中国乳业,这一标志性事件带来哪些启示?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正>2014年7月9日,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农业及食品相关产业的商业银行之一——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最新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根据这一权威报告,我国的伊利集团以乳制品2013年销售额76亿美元的成绩,位列全球乳品企业排行榜第十位,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乳制品企业有史以来的最高排名。伊利获得历史性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对于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处于调整期的中国乳业,这一标志性事件带来哪些启示?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摘要:
<正>"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农业现代化虽提出多年,但今年首次成为一号文件首要议题,而且更加重视微观层面政策设计。该议题下具体包含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流通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正>"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农业现代化虽提出多年,但今年首次成为一号文件首要议题,而且更加重视微观层面政策设计。该议题下具体包含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流通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摘要:
<正>我国部分食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忧虑心理,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通过广告大肆炒作。非转基因食品广告的泛滥,已严重损害消费者和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食品市场秩序,亟需有效法律规制。目前,我国对非转基因食品广告的法律规制,存在制度缺失、执法不力、责任过轻、维权困难等诸多缺陷,应当通过明确虚假广告和误导广告认定标准、健全食品广告审查制度、建立转基因食品阴性标识制度、明晰执
<正>我国部分食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忧虑心理,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通过广告大肆炒作。非转基因食品广告的泛滥,已严重损害消费者和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食品市场秩序,亟需有效法律规制。目前,我国对非转基因食品广告的法律规制,存在制度缺失、执法不力、责任过轻、维权困难等诸多缺陷,应当通过明确虚假广告和误导广告认定标准、健全食品广告审查制度、建立转基因食品阴性标识制度、明晰执
摘要:
<正>在传统的感官评价或者消费者食用过程中,食品味觉是凭借舌头的味蕾细胞与呈味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膜电势的变化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神经传导和大脑的加工、处理,对食品的"味道"做出评价。然而,实际应用中,感官评价存在主观性强、易受环境影响、精确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批次管理等弊
<正>在传统的感官评价或者消费者食用过程中,食品味觉是凭借舌头的味蕾细胞与呈味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膜电势的变化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神经传导和大脑的加工、处理,对食品的"味道"做出评价。然而,实际应用中,感官评价存在主观性强、易受环境影响、精确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批次管理等弊
摘要:
对不同电解离子水以及次氯酸钠溶液产生羟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效氯浓度为17mg/L,p H变化不会对电解离子水的产生羟自由基能力有显著影响;当有效氯浓度为60mg/L时,产生羟自由基能力随着p H升高而升高;微酸电解离子水在0~24h范围内的羟自由基变化不明显,强酸电解离子水在17℃和4℃的贮藏温度下,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均在贮藏时间为5h时达到最大;在不同p H和有效氯浓度范围内,电解离子水产生羟自由基能力均要比次氯酸钠溶液强。
对不同电解离子水以及次氯酸钠溶液产生羟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效氯浓度为17mg/L,p H变化不会对电解离子水的产生羟自由基能力有显著影响;当有效氯浓度为60mg/L时,产生羟自由基能力随着p H升高而升高;微酸电解离子水在0~24h范围内的羟自由基变化不明显,强酸电解离子水在17℃和4℃的贮藏温度下,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均在贮藏时间为5h时达到最大;在不同p H和有效氯浓度范围内,电解离子水产生羟自由基能力均要比次氯酸钠溶液强。
2015, (05): 53-5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2
摘要:
研究电刺激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水解的影响。将牦牛宰后5min内进行低压电刺激(21V,50Hz,90s)并冷却排酸,于宰后0、1、3、5d取前部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和后部半膜肌(SM),分析其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MFI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全肌肉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电刺激使不同部位牦牛肉肌节长度显著变化(p<0.05),肌纤维直径平均缩小6%、5%和9%;TB、ML和SM宰后05d MFI值分别上升54%、55%和92%,SM嫩度显著增大(p<0.01);不同部位牦牛肉肌原纤维超微结构中挛缩带占有率分别为23.9%、26.3%和31.2%,肌原纤维结构形变溶解;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TB、ML和SM部肌原纤维蛋白均在4875ku之间降解彻底。本研究证实了电刺激缩短牦牛肉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嫩度改善,特别是对肉质较差的SM效果显著。
研究电刺激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水解的影响。将牦牛宰后5min内进行低压电刺激(21V,50Hz,90s)并冷却排酸,于宰后0、1、3、5d取前部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和后部半膜肌(SM),分析其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MFI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全肌肉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电刺激使不同部位牦牛肉肌节长度显著变化(p<0.05),肌纤维直径平均缩小6%、5%和9%;TB、ML和SM宰后05d MFI值分别上升54%、55%和92%,SM嫩度显著增大(p<0.01);不同部位牦牛肉肌原纤维超微结构中挛缩带占有率分别为23.9%、26.3%和31.2%,肌原纤维结构形变溶解;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TB、ML和SM部肌原纤维蛋白均在4875ku之间降解彻底。本研究证实了电刺激缩短牦牛肉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嫩度改善,特别是对肉质较差的SM效果显著。
2015, (05): 58-6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3
摘要:
对玉米麸质用尿素、吐温80、Na Cl、L-半胱氨酸水溶液浸泡4、8、12h,碘显色法测定处理后麸质中游离淀粉的含量,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处理后的麸质中分子间的结构进行分析。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直观地看出尿素、吐温80、Na Cl、L-半胱氨酸均可使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淀粉颗粒游离出来,且主要是体积较小的角质区淀粉颗粒。实验说明玉米麸质中的淀粉主要以二硫键与蛋白质结合,但还有通过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和氢键结合的淀粉。
对玉米麸质用尿素、吐温80、Na Cl、L-半胱氨酸水溶液浸泡4、8、12h,碘显色法测定处理后麸质中游离淀粉的含量,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处理后的麸质中分子间的结构进行分析。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直观地看出尿素、吐温80、Na Cl、L-半胱氨酸均可使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淀粉颗粒游离出来,且主要是体积较小的角质区淀粉颗粒。实验说明玉米麸质中的淀粉主要以二硫键与蛋白质结合,但还有通过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和氢键结合的淀粉。
2015, (05): 62-6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4
摘要:
目前市场上商业纤维酶制剂产品很多,不同来源纤维素酶的基质适应性各不相同,所以产糖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究Cellic CTec2(CTec2)这种商业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的特性,本文通过对酶解率测定探究了CTec2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的特性。研究发现,CTec2在2%浓度基质上酶解率远远高于其它三种商业纤维素酶-Celluclast1.5L、GC220和Spezyme-CP,而且它们两两之间没有协同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的作用。CTec2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能较快水解液化木质纤维素基质,在15%基质浓度上按酶蛋白载量为8mg/g基质时,72h酶解率达到39.06%,而同条件下的其它三种酶几乎不能使基质液化。与其它纤维素酶一样,加入适量添加剂可以提高Ctec2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能力,添加量为0.05g/g基质的PEG10000、吐温20和BSA Ctec2的酶解率分别提高了55.3%、42.5%和38.3%。因此,Ctec2作为一种新型商业纤维素酶制剂,在纤维基质高浓水解方面将会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商业纤维酶制剂产品很多,不同来源纤维素酶的基质适应性各不相同,所以产糖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究Cellic CTec2(CTec2)这种商业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的特性,本文通过对酶解率测定探究了CTec2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的特性。研究发现,CTec2在2%浓度基质上酶解率远远高于其它三种商业纤维素酶-Celluclast1.5L、GC220和Spezyme-CP,而且它们两两之间没有协同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的作用。CTec2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能较快水解液化木质纤维素基质,在15%基质浓度上按酶蛋白载量为8mg/g基质时,72h酶解率达到39.06%,而同条件下的其它三种酶几乎不能使基质液化。与其它纤维素酶一样,加入适量添加剂可以提高Ctec2水解甘油预处理麦草能力,添加量为0.05g/g基质的PEG10000、吐温20和BSA Ctec2的酶解率分别提高了55.3%、42.5%和38.3%。因此,Ctec2作为一种新型商业纤维素酶制剂,在纤维基质高浓水解方面将会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摘要:
在5种温度(10~35℃)、3个湿度(65%、86%、100%)环境中以静态称重法测定了初始低水分(4.62%~5.84%)、正常水分(13.57%~14.05%)、高水分(21.23%~22.82%)两个粳稻品种"龙洋"和"香稻"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提出的扩散方程描述水分吸附/解吸速率变化规律。在RH 65%~100%范围内,粳稻谷初始含水率越低,10~35℃条件的水分吸附速率越大。温度较高,吸附速率则较大。同样初始含水率条件,相对湿度越高,粳稻谷的水分吸附/解吸速率越大。正常水分的龙洋在RH 65%条件下,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36~48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48h内缓慢减少;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龙洋在1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48h内快速减少。正常水分的香稻在RH 65%条件下,10℃水分吸附速率、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72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香稻在2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96h内快速减少,在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144h内缓慢减少。
在5种温度(10~35℃)、3个湿度(65%、86%、100%)环境中以静态称重法测定了初始低水分(4.62%~5.84%)、正常水分(13.57%~14.05%)、高水分(21.23%~22.82%)两个粳稻品种"龙洋"和"香稻"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提出的扩散方程描述水分吸附/解吸速率变化规律。在RH 65%~100%范围内,粳稻谷初始含水率越低,10~35℃条件的水分吸附速率越大。温度较高,吸附速率则较大。同样初始含水率条件,相对湿度越高,粳稻谷的水分吸附/解吸速率越大。正常水分的龙洋在RH 65%条件下,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36~48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48h内缓慢减少;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龙洋在1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48h内快速减少。正常水分的香稻在RH 65%条件下,10℃水分吸附速率、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72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香稻在2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96h内快速减少,在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144h内缓慢减少。
摘要:
研究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用还原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石吊兰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2min,超声波功率为100%,提取温度为25℃,乙醇浓度为80%,提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20∶1,此时石吊兰总多酚得率为14.0mg GAE/g。此外,石吊兰总多酚的还原能力、对·OH以及DPPH·的清除均高于VC。石吊兰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研究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用还原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石吊兰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2min,超声波功率为100%,提取温度为25℃,乙醇浓度为80%,提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20∶1,此时石吊兰总多酚得率为14.0mg GAE/g。此外,石吊兰总多酚的还原能力、对·OH以及DPPH·的清除均高于VC。石吊兰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2015, (05): 78-8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7
摘要:
采用色差法分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及不同产地的黑茶的汤色。根据茶汤色度值筛选出特征变量,建立了湖南黑茶的分类树CART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湖南黑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间两两比较,除与乌龙茶Δa*差异不明显外,其他色度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不同产地的黑茶对比分析,湖南黑茶除与青砖的ΔL*和生普的Δa*差异不大外,与六堡茶、青砖、藏茶、生普和熟普茶的ΔL*、Δa*、Δb*和ΔE*之间有明显差异;采用预测集样本评估模型质量,分类树CART模型对于茶叶类别和产地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是100%和93.3%。因此,利用茶汤色度值建立起的分类树CART模型,可以得到湖南黑茶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采用色差法分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及不同产地的黑茶的汤色。根据茶汤色度值筛选出特征变量,建立了湖南黑茶的分类树CART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湖南黑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间两两比较,除与乌龙茶Δa*差异不明显外,其他色度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不同产地的黑茶对比分析,湖南黑茶除与青砖的ΔL*和生普的Δa*差异不大外,与六堡茶、青砖、藏茶、生普和熟普茶的ΔL*、Δa*、Δb*和ΔE*之间有明显差异;采用预测集样本评估模型质量,分类树CART模型对于茶叶类别和产地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是100%和93.3%。因此,利用茶汤色度值建立起的分类树CART模型,可以得到湖南黑茶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2015, (05): 82-8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8
摘要:
离子液体在食品物料的分离提取、分析及改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利用。本文利用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解聚而促溶的原理,以富含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残渣豆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Box Behnken Design(BBD)设计的响应曲面实验,以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响应值,优化了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Cl)离子液体处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76.4℃、处理时间为12h、料液比为1∶15g/m L时,处理效果最佳,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可提高到11.6g/100g,远高于原始豆渣中的6.0g/100g。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SDF的含量影响极显著,而料液比的影响不显著。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准确可靠。
离子液体在食品物料的分离提取、分析及改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利用。本文利用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解聚而促溶的原理,以富含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残渣豆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Box Behnken Design(BBD)设计的响应曲面实验,以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响应值,优化了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Cl)离子液体处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76.4℃、处理时间为12h、料液比为1∶15g/m L时,处理效果最佳,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可提高到11.6g/100g,远高于原始豆渣中的6.0g/100g。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SDF的含量影响极显著,而料液比的影响不显著。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准确可靠。
2015, (05): 87-9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09
摘要:
研究不同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选取17种二氢杨梅素含量不同的显齿蛇葡萄,使用乙醇超声辅助法获得各个样品的提取物;采用药敏滤纸片法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分别研究提取物以及相同含量的二氢杨梅素纯品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7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随着提取物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强于相应含量二氢杨梅素纯品。在10mg/m L浓度下,部分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强于二氢杨梅素;对DPPH·清除作用:二氢杨梅素大于全部样品;样品10~17大于VC;样品2~17大于BHT。
研究不同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选取17种二氢杨梅素含量不同的显齿蛇葡萄,使用乙醇超声辅助法获得各个样品的提取物;采用药敏滤纸片法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分别研究提取物以及相同含量的二氢杨梅素纯品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7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随着提取物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强于相应含量二氢杨梅素纯品。在10mg/m L浓度下,部分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强于二氢杨梅素;对DPPH·清除作用:二氢杨梅素大于全部样品;样品10~17大于VC;样品2~17大于BHT。
摘要: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摩尔比为1∶4时,制备的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最优条件下聚合物的吸附容量为25.11mg/g,印迹因子为3.0,可在8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0mg/L);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印迹位点,对目标物呈现一致的亲和力。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摩尔比为1∶4时,制备的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最优条件下聚合物的吸附容量为25.11mg/g,印迹因子为3.0,可在8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0mg/L);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印迹位点,对目标物呈现一致的亲和力。
2015, (05): 95-9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1
摘要: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了花生制品加工过程中几种典型热加工方式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水煮、油炸和高温高压处理均使花生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随之,处理后样品中蛋白提取物的免疫反应性也显著下降,其中高温高压处理最为显著;热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Ara h 2的溶解性及免疫反应性的影响较小,而对Ara h1和Ara h 3的影响则比较明显。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了花生制品加工过程中几种典型热加工方式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水煮、油炸和高温高压处理均使花生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随之,处理后样品中蛋白提取物的免疫反应性也显著下降,其中高温高压处理最为显著;热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Ara h 2的溶解性及免疫反应性的影响较小,而对Ara h1和Ara h 3的影响则比较明显。
摘要:
研究了绞股蓝茶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对纯化的总皂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粗提取的绞股蓝茶总皂苷含量为3.91%。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的绞股蓝茶总皂苷进行纯化后,总皂苷的纯度从26.2%提高到了83%。纯化后的绞股蓝茶总皂苷在浓度为4、3、3mg/m 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可达到92%、82%、73%。说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茶总皂苷有很好的纯化效果,且纯化后的总皂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了绞股蓝茶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对纯化的总皂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粗提取的绞股蓝茶总皂苷含量为3.91%。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的绞股蓝茶总皂苷进行纯化后,总皂苷的纯度从26.2%提高到了83%。纯化后的绞股蓝茶总皂苷在浓度为4、3、3mg/m 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可达到92%、82%、73%。说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茶总皂苷有很好的纯化效果,且纯化后的总皂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2015, (05): 103-10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3
摘要:
以桑鲜叶为原料,采用微波杀青工艺制备桑茶,并通过建立细胞模型研究微波杀青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主要抗氧化成分多酚和黄酮类含量分别为26.5337.67mg/g提取物和18.5624.89mg/g提取物,细胞抗氧化活性大小为50%乙醇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沸水提取物,且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作用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显著性分析表明50%75%乙醇提取物细胞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沸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p<0.05)。细胞内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中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129。表明不能用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来衡量桑茶提取物细胞抗氧化能力。
以桑鲜叶为原料,采用微波杀青工艺制备桑茶,并通过建立细胞模型研究微波杀青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主要抗氧化成分多酚和黄酮类含量分别为26.5337.67mg/g提取物和18.5624.89mg/g提取物,细胞抗氧化活性大小为50%乙醇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沸水提取物,且桑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作用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显著性分析表明50%75%乙醇提取物细胞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沸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p<0.05)。细胞内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中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129。表明不能用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来衡量桑茶提取物细胞抗氧化能力。
摘要:
针对山核桃坚果热风干燥效率低、能耗大、品质差等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根据微波干燥过程中山核桃坚果水分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装载量下山核桃坚果干基含水率和失水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装载量相比,微波功率对山核桃坚果干燥速率的影响大;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过程分为加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通过分析,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根据干燥实验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对干燥模型进行回归拟合求解,其模型系数在0.99以上。
针对山核桃坚果热风干燥效率低、能耗大、品质差等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根据微波干燥过程中山核桃坚果水分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装载量下山核桃坚果干基含水率和失水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装载量相比,微波功率对山核桃坚果干燥速率的影响大;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过程分为加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通过分析,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根据干燥实验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对干燥模型进行回归拟合求解,其模型系数在0.99以上。
2015, (05): 113-11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5
摘要:
研究NaCl浓度对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水力学直径DH、ζ-电势和界面张力及乳浊液的粒径d4,3、ζ-电势、粘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蔗糖酯-黄原胶相互作用与乳浊液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由于静电屏蔽作用,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DH值、ζ-电势和界面张力均增大,导致乳浊液ζ-电势和d4,3也逐渐增大。NaCl浓度达到0.1mol/L时,由于蔗糖酯-黄原胶疏水作用增强,形成蔗糖酯-黄原胶复合物,提高液滴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得复合乳浊液稳定性高于蔗糖酯乳浊液稳定性。
研究NaCl浓度对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水力学直径DH、ζ-电势和界面张力及乳浊液的粒径d4,3、ζ-电势、粘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蔗糖酯-黄原胶相互作用与乳浊液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由于静电屏蔽作用,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DH值、ζ-电势和界面张力均增大,导致乳浊液ζ-电势和d4,3也逐渐增大。NaCl浓度达到0.1mol/L时,由于蔗糖酯-黄原胶疏水作用增强,形成蔗糖酯-黄原胶复合物,提高液滴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得复合乳浊液稳定性高于蔗糖酯乳浊液稳定性。
摘要:
以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组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素酶单一处理及耐高温α-淀粉酶结合纤维素酶复合处理马铃薯渣对其功能性质的影响。经过酶处理的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水解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达14.38g/100g,比原浆提高了18.74%,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结合纤维素酶复合处理的马铃薯渣中SDF含量达15.00g/100g,与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水解相比提高了4.31%,与原浆相比提高了23.86%。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薯渣经过酶解后,结构变得松散,处理后马铃薯渣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膨胀率、持水力及持油力明显提高,且双酶组效果最好,与市面上的麸皮相比性能更优,薯渣中残余的淀粉更易消化,在饲料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以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组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素酶单一处理及耐高温α-淀粉酶结合纤维素酶复合处理马铃薯渣对其功能性质的影响。经过酶处理的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水解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达14.38g/100g,比原浆提高了18.74%,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结合纤维素酶复合处理的马铃薯渣中SDF含量达15.00g/100g,与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水解相比提高了4.31%,与原浆相比提高了23.86%。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薯渣经过酶解后,结构变得松散,处理后马铃薯渣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膨胀率、持水力及持油力明显提高,且双酶组效果最好,与市面上的麸皮相比性能更优,薯渣中残余的淀粉更易消化,在饲料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2015, (05): 123-12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7
摘要:
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在283.15313.15K范围内,乙基麦芽酚在纯水及正丙醇-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用多项式模型和半经验活度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半经验活度方程模拟结果优于具有相同参数的多项式方程,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1,且精度满足工程预测要求。
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在283.15313.15K范围内,乙基麦芽酚在纯水及正丙醇-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用多项式模型和半经验活度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半经验活度方程模拟结果优于具有相同参数的多项式方程,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1,且精度满足工程预测要求。
2015, (05): 126-13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8
摘要: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可达95.14%;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实验条件下最高为34.81%,远低于同浓度的PG和TBHQ。200mg/kg添加量的柠檬精油可延缓猪油和花生油的贮藏期,但略差于同浓度TBHQ和VE的抗氧化效果。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L/m L。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可达95.14%;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实验条件下最高为34.81%,远低于同浓度的PG和TBHQ。200mg/kg添加量的柠檬精油可延缓猪油和花生油的贮藏期,但略差于同浓度TBHQ和VE的抗氧化效果。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L/m L。
2015, (05): 132-13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19
摘要:
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油炸后鱼片的水分含量、含油量、色差、质构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草鱼鱼片在温度为150、170、185℃的大豆油中分别油炸1、2、3、4、5、6min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油炸温度的升高,鱼片的水分含量降低,含油量升高,颜色加深,硬度和咀嚼性增加,弹性降低;在170℃温度下油炸5min时,鱼片水分含量为50.12%,含油量为13.01%,感官得分最高。
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油炸后鱼片的水分含量、含油量、色差、质构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草鱼鱼片在温度为150、170、185℃的大豆油中分别油炸1、2、3、4、5、6min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油炸温度的升高,鱼片的水分含量降低,含油量升高,颜色加深,硬度和咀嚼性增加,弹性降低;在170℃温度下油炸5min时,鱼片水分含量为50.12%,含油量为13.01%,感官得分最高。
摘要:
在前期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探讨蜂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c方程与Luedeking R经验方程,对蜂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动力学、酒精生成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84、0.996,模型拟合良好,较好的反映了蜂蜜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在前期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探讨蜂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c方程与Luedeking R经验方程,对蜂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动力学、酒精生成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84、0.996,模型拟合良好,较好的反映了蜂蜜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2015, (05): 140-14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1
摘要:
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DP-D-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是植物As A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至今未见该基因在枣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草莓等植物GMP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法,从"骏枣"果实中克隆出该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1086bp,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9.588ku,理论p I值为7.12,命名为Zj GMP(登录号KJ934995);序列分析表明,枣GMP与桃、葡萄、草莓、苹果GMP的相似性分别为88%、87%、87%和87%。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桃、苹果和草莓等植物的GMP亲缘关系较近。
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DP-D-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是植物As A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至今未见该基因在枣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草莓等植物GMP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法,从"骏枣"果实中克隆出该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1086bp,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9.588ku,理论p I值为7.12,命名为Zj GMP(登录号KJ934995);序列分析表明,枣GMP与桃、葡萄、草莓、苹果GMP的相似性分别为88%、87%、87%和87%。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桃、苹果和草莓等植物的GMP亲缘关系较近。
摘要:
冰酒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价格高昂。文中对人工制冷冰冻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3种不同的酵母菌在蓝莓类冰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蓝莓类冰酒进行感官评定,筛选出酿造蓝莓类冰酒的优良菌株。最终确定酿酒酵母1970为蓝莓类冰酒酿造的优良菌株。利用筛选出来的酵母菌发酵酿制蓝莓类冰酒,研究了酵母添加量、温度、初始酸度、初始糖度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蓝莓类冰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添加量5%、温度25℃、初始p H3.4、初始糖度18°Bx。产品果香浓郁、酒质净爽,具有典型的冰酒品质。
冰酒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价格高昂。文中对人工制冷冰冻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3种不同的酵母菌在蓝莓类冰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蓝莓类冰酒进行感官评定,筛选出酿造蓝莓类冰酒的优良菌株。最终确定酿酒酵母1970为蓝莓类冰酒酿造的优良菌株。利用筛选出来的酵母菌发酵酿制蓝莓类冰酒,研究了酵母添加量、温度、初始酸度、初始糖度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蓝莓类冰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添加量5%、温度25℃、初始p H3.4、初始糖度18°Bx。产品果香浓郁、酒质净爽,具有典型的冰酒品质。
2015, (05): 149-15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3
摘要:
为确定引起凡纳滨对虾自溶的主要酶类及分布部位,本文测定了凡纳滨对虾各内源蛋白酶的活性,分析主要内源蛋白酶贮藏期间的变化,并比较主要内源蛋白酶对虾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虾头蛋白酶活达90.17U/mg,是虾肉的300倍。虾头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3.59U/mg。全虾贮藏4d后虾肉总酶活和胰蛋白酶活增加,于第8d虾肉第一腹节总酶活增至1.66U/mg,胰蛋白酰胺酶和酯酶活分别达到0.97U/mg和1.84U/mg。SDSPAGE结果显示,随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增大,内源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肌球蛋白重链(MHC)和肌动蛋白(Actin)降解程度越大,其中虾头中胰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最强。因此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很可能是肌肉软化的主要作用酶。
为确定引起凡纳滨对虾自溶的主要酶类及分布部位,本文测定了凡纳滨对虾各内源蛋白酶的活性,分析主要内源蛋白酶贮藏期间的变化,并比较主要内源蛋白酶对虾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虾头蛋白酶活达90.17U/mg,是虾肉的300倍。虾头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3.59U/mg。全虾贮藏4d后虾肉总酶活和胰蛋白酶活增加,于第8d虾肉第一腹节总酶活增至1.66U/mg,胰蛋白酰胺酶和酯酶活分别达到0.97U/mg和1.84U/mg。SDSPAGE结果显示,随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增大,内源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肌球蛋白重链(MHC)和肌动蛋白(Actin)降解程度越大,其中虾头中胰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最强。因此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很可能是肌肉软化的主要作用酶。
2015, (05): 156-16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4
摘要:
选取羊胎盘为实验材料,以水解度、多肽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生物酶法对羊胎盘酶解制备抗氧化肽进行了研究。采用8种蛋白酶,在最优的酶解条件下对羊胎盘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对DPPH清除的IC50分别为0.6420、0.7120和0.6781mg/m L。说明该三种酶对羊胎盘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效果比较好。
选取羊胎盘为实验材料,以水解度、多肽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生物酶法对羊胎盘酶解制备抗氧化肽进行了研究。采用8种蛋白酶,在最优的酶解条件下对羊胎盘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对DPPH清除的IC50分别为0.6420、0.7120和0.6781mg/m L。说明该三种酶对羊胎盘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效果比较好。
2015, (05): 161-16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5
摘要:
为了解决细丽毛壳菌发酵过程中菌体絮凝对发酵产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低频超声场对细丽毛壳菌的发酵过程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低频超声场的作用时间、频率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以及产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s/20min,超声频率为20k Hz,超声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菌体絮凝现象得到显著缓解。同时,葡聚糖酶酶活从102.9U/m L提高至193.4U/m L,提高了87.9%。低频超声场处理有利于提高细丽毛壳菌发酵过程中的生理活性及产酶效率。
为了解决细丽毛壳菌发酵过程中菌体絮凝对发酵产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低频超声场对细丽毛壳菌的发酵过程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低频超声场的作用时间、频率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以及产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s/20min,超声频率为20k Hz,超声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菌体絮凝现象得到显著缓解。同时,葡聚糖酶酶活从102.9U/m L提高至193.4U/m L,提高了87.9%。低频超声场处理有利于提高细丽毛壳菌发酵过程中的生理活性及产酶效率。
2015, (05): 166-17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6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酶的稳定性、温度、p H、底物浓度及几种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酶促动力学方程,利用正交实验探讨最佳抑制条件。结果表明,PPO和POD最适温度分别为50℃和40℃,最适p H分别为6.0和6.5,随温度不断升高,PPO和POD活性逐渐下降。动力学方程分别为V=342.566[S]/(5.9×10-3+[S])和V=3403.008[S]/(6.88×10-4+[S])。对PPO抑制强弱为:VC>L-Cys>Na HSO3>柠檬酸>EDTA>苯甲酸>琥珀酸,对POD抑制强弱为:EDTA>VC>L-Cys>柠檬酸>Na HSO3>琥珀酸>苯甲酸。正交实验表明,对PPO最佳抑制条件为:Na HSO39mmol/L、L-Cys 5mmol/L及VC5mmol/L。对POD最佳抑制条件为:VC0.2mmol/L、EDTA 0.2mmol/L及L-Cys 1.4mmol/L。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酶的稳定性、温度、p H、底物浓度及几种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酶促动力学方程,利用正交实验探讨最佳抑制条件。结果表明,PPO和POD最适温度分别为50℃和40℃,最适p H分别为6.0和6.5,随温度不断升高,PPO和POD活性逐渐下降。动力学方程分别为V=342.566[S]/(5.9×10-3+[S])和V=3403.008[S]/(6.88×10-4+[S])。对PPO抑制强弱为:VC>L-Cys>Na HSO3>柠檬酸>EDTA>苯甲酸>琥珀酸,对POD抑制强弱为:EDTA>VC>L-Cys>柠檬酸>Na HSO3>琥珀酸>苯甲酸。正交实验表明,对PPO最佳抑制条件为:Na HSO39mmol/L、L-Cys 5mmol/L及VC5mmol/L。对POD最佳抑制条件为:VC0.2mmol/L、EDTA 0.2mmol/L及L-Cys 1.4mmol/L。
摘要:
以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用自然发酵法、老泡菜水发酵法泡制四川泡菜,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26S r DNA序列测定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时期各泡菜水中的酵母菌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存在5种酵母菌,经鉴定其依次为清酒假丝酵母菌(Candida sake)、掷孢酵母(Sporisoriu camicdor)、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毕赤酵母属galeiformis(Pichia galeiformis)、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对发酵过程中动态分析表明:Pichia spp.、Kazachstania spp.为传统发酵泡菜中主要的酵母菌。此外,两种不同发酵方式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酵母菌种类不同,但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以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用自然发酵法、老泡菜水发酵法泡制四川泡菜,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26S r DNA序列测定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时期各泡菜水中的酵母菌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存在5种酵母菌,经鉴定其依次为清酒假丝酵母菌(Candida sake)、掷孢酵母(Sporisoriu camicdor)、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毕赤酵母属galeiformis(Pichia galeiformis)、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对发酵过程中动态分析表明:Pichia spp.、Kazachstania spp.为传统发酵泡菜中主要的酵母菌。此外,两种不同发酵方式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酵母菌种类不同,但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2015, (05): 175-18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8
摘要:
以重庆云阳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的菌种探究。分离蜂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2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枇杷花中分离的酵母菌菌株与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KC146358.1)高度同源,确定该菌株为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利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枇杷花蜂粮及油菜花蜂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枇杷花蜂粮中分离出5株菌株,其中MRS2、MC1、LB1这3株鉴定为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另外2株MRS1、LB2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durans。油菜花蜂粮中分离出7株菌株,经鉴定其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中菌株MRS3、MC2、LB3、LB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4、MRS5、LB5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cacillus rhamnosus。这些菌种的分离为云阳地区的蜂粮微生物研究提供了科学内容,为蜂粮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菌株。
以重庆云阳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的菌种探究。分离蜂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2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枇杷花中分离的酵母菌菌株与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KC146358.1)高度同源,确定该菌株为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利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枇杷花蜂粮及油菜花蜂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枇杷花蜂粮中分离出5株菌株,其中MRS2、MC1、LB1这3株鉴定为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另外2株MRS1、LB2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durans。油菜花蜂粮中分离出7株菌株,经鉴定其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中菌株MRS3、MC2、LB3、LB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4、MRS5、LB5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cacillus rhamnosus。这些菌种的分离为云阳地区的蜂粮微生物研究提供了科学内容,为蜂粮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菌株。
2015, (05): 181-18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29
摘要:
本文对芬兰传统发酵乳制品viili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糖发酵实验、API 50 CHL试纸条及16S rRNA序列测定对所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采用牛津杯的方法对分离的菌种及其胞外多糖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为副干酪乳杆菌,且该菌种的发酵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达到29.02mm,为进一步开发viili的保健功能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芬兰传统发酵乳制品viili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糖发酵实验、API 50 CHL试纸条及16S rRNA序列测定对所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采用牛津杯的方法对分离的菌种及其胞外多糖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为副干酪乳杆菌,且该菌种的发酵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达到29.02mm,为进一步开发viili的保健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5, (05): 185-18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0
摘要: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8增加了1.5倍,而且α-溶血性链球的延迟期由8h缩短到5h之内,对数期的生长速率由2.83增加到11.02,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也由27h以上缩短到23h。当酵母膏添加量大于7g/L时,这一规律就不再明显。同时,酵母膏使菌体量快速增加的时间提前了24h,当酵母膏添加量为7g/L时,在发酵4h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38;在发酵27h时,甘露聚糖肽的代谢量最大,为1.04g/L。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8增加了1.5倍,而且α-溶血性链球的延迟期由8h缩短到5h之内,对数期的生长速率由2.83增加到11.02,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也由27h以上缩短到23h。当酵母膏添加量大于7g/L时,这一规律就不再明显。同时,酵母膏使菌体量快速增加的时间提前了24h,当酵母膏添加量为7g/L时,在发酵4h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38;在发酵27h时,甘露聚糖肽的代谢量最大,为1.04g/L。
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乙醇常温振摇提取、乙醇-水联合提取、超临界提取、超声波提取等不同方法对玛咖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依次用95%乙醇、50%乙醇和蒸馏水对玛咖进行回流提取能够获得较高的得率(4.4%)。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该提取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玛咖中含有玛咖烯、玛卡酰胺等有效成分相符合。
本文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乙醇常温振摇提取、乙醇-水联合提取、超临界提取、超声波提取等不同方法对玛咖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依次用95%乙醇、50%乙醇和蒸馏水对玛咖进行回流提取能够获得较高的得率(4.4%)。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该提取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玛咖中含有玛咖烯、玛卡酰胺等有效成分相符合。
2015, (05): 194-19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2
摘要:
以自制黑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醇水浸提法及醇水浸提-超临界CO2联合萃取法对茶样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提取条件,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765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了茶多酚的得率及萃取样中产品的纯度,并对三种产品的DPP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醇水-超临界CO2联合萃取法的得率和纯度最高。联合浸提最优条件为:先用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0g/m L,60℃下浸提2.0h,然后25MPa,50℃下超临界CO2萃取时间2h。茶多酚的得率为6.36%±0.81%,产品纯度为:41.22%±3.19%。产品对DPPH·的清除率为90.64%±0.0187%。该方法绿色环保,未添加任何有害溶剂,为黑茶饮品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以自制黑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醇水浸提法及醇水浸提-超临界CO2联合萃取法对茶样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提取条件,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765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了茶多酚的得率及萃取样中产品的纯度,并对三种产品的DPP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醇水-超临界CO2联合萃取法的得率和纯度最高。联合浸提最优条件为:先用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0g/m L,60℃下浸提2.0h,然后25MPa,50℃下超临界CO2萃取时间2h。茶多酚的得率为6.36%±0.81%,产品纯度为:41.22%±3.19%。产品对DPPH·的清除率为90.64%±0.0187%。该方法绿色环保,未添加任何有害溶剂,为黑茶饮品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2015, (05): 198-20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3
摘要:
以拟目乌贼生殖腺为材料,在对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ken实验设计优化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工艺,并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热水浸提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h,在此条件下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得率为0.751%;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性;红外图谱显示该多糖主要是β-型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
以拟目乌贼生殖腺为材料,在对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ken实验设计优化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工艺,并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热水浸提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h,在此条件下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得率为0.751%;拟目乌贼生殖腺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性;红外图谱显示该多糖主要是β-型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
摘要:
<正>中国保监会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初步建立,相关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所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因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存在缺陷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依法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指导意见》鼓励以下领域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肉制品、食用油、酒类、保
<正>中国保监会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初步建立,相关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所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因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存在缺陷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依法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指导意见》鼓励以下领域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肉制品、食用油、酒类、保
2015, (05): 204-20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4
摘要: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苹果渣纸型食品制备过程中的防褐变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异VC钠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苹果片的色泽指标为响应值,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成膜工艺为:EDTA-二钠添加量0.11%,柠檬酸添加量0.21%,异VC钠添加量0.35%,此条件下苹果片的色泽指标的模型预测值为0.1903,验证值为0.1900。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相对误差为0.2%。因此,采用RSA法优化得到的护色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苹果渣纸型食品制备过程中的防褐变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异VC钠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苹果片的色泽指标为响应值,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成膜工艺为:EDTA-二钠添加量0.11%,柠檬酸添加量0.21%,异VC钠添加量0.35%,此条件下苹果片的色泽指标的模型预测值为0.1903,验证值为0.1900。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相对误差为0.2%。因此,采用RSA法优化得到的护色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摘要:
以鸡血为研究对象,从添加稳定剂和改进工艺两方面研究盒装鸡血豆腐的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类稳定剂对鸡血豆腐品质稳定性的影响有优于盐类稳定剂之趋势;复合稳定剂对鸡血豆腐品质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以黄原胶和魔芋胶复合(黄原胶∶魔芋胶=6∶4,浓度为0.2%)稳定效果最好;工艺上,5min凝血后,90℃40min加热,稳定效果最佳。根据优化工艺和复合稳定剂制作的鸡血豆腐硬度约为1.05N、蒸煮损失4.03%、失水率4.95%、析水率7.95%,失水率小,切面均匀,空隙少而细小,品质稳定。
以鸡血为研究对象,从添加稳定剂和改进工艺两方面研究盒装鸡血豆腐的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类稳定剂对鸡血豆腐品质稳定性的影响有优于盐类稳定剂之趋势;复合稳定剂对鸡血豆腐品质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以黄原胶和魔芋胶复合(黄原胶∶魔芋胶=6∶4,浓度为0.2%)稳定效果最好;工艺上,5min凝血后,90℃40min加热,稳定效果最佳。根据优化工艺和复合稳定剂制作的鸡血豆腐硬度约为1.05N、蒸煮损失4.03%、失水率4.95%、析水率7.95%,失水率小,切面均匀,空隙少而细小,品质稳定。
摘要:
为了提高肉制品的腌制效率,采用脉动正负压腌制技术,以鸭胸肉为原料,选取压力值、真空度、脉动比(真空保持时间/加压保持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腌制过程中鸭肉盐吸收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对脉动正负压技术在鸭肉腌制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脉动正负压腌制最佳工艺条件:压力值为0.12MPa、真空度为0.084MPa、脉动比为1.56,在此条件下腌制后的鸭肉中的盐分含量理论值为3.71%,实验验证值为3.65%,相对误差为1.64%,说明采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脉动正负压腌制鸭肉的工艺参数准确可靠,为鸭肉的快速腌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为了提高肉制品的腌制效率,采用脉动正负压腌制技术,以鸭胸肉为原料,选取压力值、真空度、脉动比(真空保持时间/加压保持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腌制过程中鸭肉盐吸收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对脉动正负压技术在鸭肉腌制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脉动正负压腌制最佳工艺条件:压力值为0.12MPa、真空度为0.084MPa、脉动比为1.56,在此条件下腌制后的鸭肉中的盐分含量理论值为3.71%,实验验证值为3.65%,相对误差为1.64%,说明采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脉动正负压腌制鸭肉的工艺参数准确可靠,为鸭肉的快速腌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摘要:
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对耐热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43.48g/L、豆粉34.40g/L、Na Cl 2.4g/L、磷酸二氢钾2.4g/L和磷酸氢二钾12.5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量为(110±2.67)U/m 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1%。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廉价的大麦粉和豆粉,大大降低了β-葡聚糖酶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对耐热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43.48g/L、豆粉34.40g/L、Na Cl 2.4g/L、磷酸二氢钾2.4g/L和磷酸氢二钾12.5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量为(110±2.67)U/m 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1%。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廉价的大麦粉和豆粉,大大降低了β-葡聚糖酶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5, (05): 223-22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8
摘要:
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椪柑幼果中的总黄酮。研究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及液固比四个单因素对于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评价椪柑幼果的微波提取液对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16W,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40s,液固比30(g/m L)的提取条件下,重复三次实验,椪柑幼果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量达到24.9452mg RT/g DW。椪柑幼果微波提取液的浓度为0.67mg/m L时,TEAC值为13.3054mg/g DW,对DPPH·的清除率可以达到48.4023%,椪柑幼果微波提取液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椪柑幼果中的总黄酮。研究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及液固比四个单因素对于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评价椪柑幼果的微波提取液对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16W,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40s,液固比30(g/m L)的提取条件下,重复三次实验,椪柑幼果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量达到24.9452mg RT/g DW。椪柑幼果微波提取液的浓度为0.67mg/m L时,TEAC值为13.3054mg/g DW,对DPPH·的清除率可以达到48.4023%,椪柑幼果微波提取液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015, (05): 227-23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39
摘要:
将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接种到川味香肠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低酸度川味香肠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2h,葡萄糖添加量0.10%,发酵相对湿度75%;成熟期最佳工艺条件为:成熟温度13℃,成熟时间4d,成熟相对湿度60%。最终得到低酸度的川味香肠p H5.50,感官评分为92分,产品酸味适中,麻辣爽口,具有传统四川香肠的特有风味。
将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接种到川味香肠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低酸度川味香肠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2h,葡萄糖添加量0.10%,发酵相对湿度75%;成熟期最佳工艺条件为:成熟温度13℃,成熟时间4d,成熟相对湿度60%。最终得到低酸度的川味香肠p H5.50,感官评分为92分,产品酸味适中,麻辣爽口,具有传统四川香肠的特有风味。
摘要: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襄荷(Zingiber strioatum)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对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襄荷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乙醇浓度71%,液料比21∶1(m L∶g),超声时间21min,超声温度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襄荷总黄酮得率达到4.50%。抗氧化实验表明,发现襄荷提取物有很好的还原性,对超氧阴离子(O-2·)、DPPH·和羟基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襄荷(Zingiber strioatum)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对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襄荷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乙醇浓度71%,液料比21∶1(m L∶g),超声时间21min,超声温度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襄荷总黄酮得率达到4.50%。抗氧化实验表明,发现襄荷提取物有很好的还原性,对超氧阴离子(O-2·)、DPPH·和羟基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摘要:
本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山杏仁酱油,分别研究了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醅氨基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是:盐水原料比为4∶2(v/m),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得的酱油的氨基氮含量为0.563g/100m L。
本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山杏仁酱油,分别研究了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醅氨基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是:盐水原料比为4∶2(v/m),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得的酱油的氨基氮含量为0.563g/100m L。
2015, (05): 243-24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42
摘要:
为了研究可微波油炸糯米团糕的加工工艺,以产品的硬度、弹性、感官评定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可微波油炸糯米团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米粉∶低筋粉=3∶2;水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40%,温度为100℃;食用油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8%;月桂酸单甘酯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0.26%;月桂酸蔗糖酯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0.26%;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50U/100g;且最佳复热条件为900W微波下40s。本实验得出的工艺参数合理可行,使油炸糯米团糕的产品品质和耐冻藏性有了显著提高,且微波复热后的产品品质基本达到油炸复热的效果,为油炸糯米糕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为了研究可微波油炸糯米团糕的加工工艺,以产品的硬度、弹性、感官评定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可微波油炸糯米团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米粉∶低筋粉=3∶2;水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40%,温度为100℃;食用油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8%;月桂酸单甘酯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0.26%;月桂酸蔗糖酯的添加量为面粉总量的0.26%;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50U/100g;且最佳复热条件为900W微波下40s。本实验得出的工艺参数合理可行,使油炸糯米团糕的产品品质和耐冻藏性有了显著提高,且微波复热后的产品品质基本达到油炸复热的效果,为油炸糯米糕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2015, (05): 247-25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43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挤压膨化温度(90、100、110、120和130℃)对棉粕中游离棉酚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粕挤压膨化脱酚的最佳温度是120℃,超过这一温度后游离棉酚的降解速率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挤压膨化温度升高棉粕蛋白氮溶解指数(NSI)迅速降低,棉粕中粗纤维、有效赖氨酸和总赖氨酸的含量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但当温度达到120℃时,总氨基酸(AA)和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外,120℃时,棉粕中支链氨基酸(BCAAs)的含量也最高。所以,挤压膨化温度在120℃时,既可以显著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又可较好的保持棉粕的营养价值。
本文研究了不同挤压膨化温度(90、100、110、120和130℃)对棉粕中游离棉酚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粕挤压膨化脱酚的最佳温度是120℃,超过这一温度后游离棉酚的降解速率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挤压膨化温度升高棉粕蛋白氮溶解指数(NSI)迅速降低,棉粕中粗纤维、有效赖氨酸和总赖氨酸的含量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但当温度达到120℃时,总氨基酸(AA)和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外,120℃时,棉粕中支链氨基酸(BCAAs)的含量也最高。所以,挤压膨化温度在120℃时,既可以显著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又可较好的保持棉粕的营养价值。
摘要:
基于对蓝莓不同极性溶剂(水、正丁醇、甲醇、70%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甲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后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的分析测定,优化并确定了蓝莓多酚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蓝莓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大极性的70%乙醇、甲醇和正丁醇部位,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萃取得到蓝莓不同极性多酚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为:正丁醇>水>乙酸乙酯。蓝莓提取物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与花色苷含量无关。较大极性的提取和萃取溶剂有利于蓝莓强效多酚的获取。以抗氧化活性为导向的蓝莓多酚提取工艺为:蓝莓果实以含0.3%三氟乙酸的70%乙醇提取,提取液经LS-305大孔树脂吸附,先用0.3%三氟乙酸水溶液冲洗去杂,再用含0.3%三氟乙酸的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在40℃下减压浓缩除去甲醇后用水溶解,以乙酸乙酯萃取去杂,再以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在60℃下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
基于对蓝莓不同极性溶剂(水、正丁醇、甲醇、70%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甲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后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的分析测定,优化并确定了蓝莓多酚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蓝莓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大极性的70%乙醇、甲醇和正丁醇部位,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萃取得到蓝莓不同极性多酚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为:正丁醇>水>乙酸乙酯。蓝莓提取物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与花色苷含量无关。较大极性的提取和萃取溶剂有利于蓝莓强效多酚的获取。以抗氧化活性为导向的蓝莓多酚提取工艺为:蓝莓果实以含0.3%三氟乙酸的70%乙醇提取,提取液经LS-305大孔树脂吸附,先用0.3%三氟乙酸水溶液冲洗去杂,再用含0.3%三氟乙酸的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在40℃下减压浓缩除去甲醇后用水溶解,以乙酸乙酯萃取去杂,再以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在60℃下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
摘要:
采用微波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微波功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 L)、60%乙醇、微波功率为300W、微波处理2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得率为0.488%±0.01%。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
采用微波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微波功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 L)、60%乙醇、微波功率为300W、微波处理2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得率为0.488%±0.01%。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
2015, (05): 258-26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46
摘要:
本研究以黑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黑蒜软糖配方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设计,并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软糖进行感官评价,以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对黑蒜软糖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经优化后的黑蒜软糖的最佳配方为:糖溶液添加量、黑蒜匀浆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的配比为55.37∶18.36∶1.92∶0.57(质量比)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软糖色泽光亮、口感独特、具有黑蒜特有的风味。
本研究以黑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黑蒜软糖配方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设计,并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软糖进行感官评价,以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对黑蒜软糖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经优化后的黑蒜软糖的最佳配方为:糖溶液添加量、黑蒜匀浆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的配比为55.37∶18.36∶1.92∶0.57(质量比)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软糖色泽光亮、口感独特、具有黑蒜特有的风味。
2015, (05): 263-26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47
摘要:
目的:建立谷物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60%乙醇作提取剂,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品中的桔霉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方程Y=3.13×10-7X-5.59×10-2,线性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为0.005mg/L,重复性实验精密度(RSD)为4.51%,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7.7%96.4%,所测的三种谷物样品桔霉素含量为0.1160.385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谷物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谷物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60%乙醇作提取剂,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品中的桔霉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方程Y=3.13×10-7X-5.59×10-2,线性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为0.005mg/L,重复性实验精密度(RSD)为4.51%,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7.7%96.4%,所测的三种谷物样品桔霉素含量为0.1160.385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谷物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
2015, (05): 267-27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48
摘要:
毛豆的颜色和含水率是反映毛豆品质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多模型融合方法提高干燥过程中毛豆颜色和含水率高光谱图像无损检测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平均值,熵,相对散度,标准差等特征实现对高光谱图像的特征提取;并分别利用这四类特征建立毛豆颜色、含水率的偏最小二乘预测子模型;最终通过对各预测子模型的加权融合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达到提高干燥过程中毛豆颜色和含水率无损检测精度的目的。相比于单特征模型,多模型融合后的颜色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低了4.3%;含水率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低了7.7%。T统计检验表明:融合模型性能显著地优于单一特征模型。
毛豆的颜色和含水率是反映毛豆品质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多模型融合方法提高干燥过程中毛豆颜色和含水率高光谱图像无损检测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平均值,熵,相对散度,标准差等特征实现对高光谱图像的特征提取;并分别利用这四类特征建立毛豆颜色、含水率的偏最小二乘预测子模型;最终通过对各预测子模型的加权融合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达到提高干燥过程中毛豆颜色和含水率无损检测精度的目的。相比于单特征模型,多模型融合后的颜色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低了4.3%;含水率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低了7.7%。T统计检验表明:融合模型性能显著地优于单一特征模型。
摘要: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货架期内的富士苹果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和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研究主要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式判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7、8号传感器在苹果常温货架期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而第2、7号传感器在苹果贮后货架期的判别中起主要作用。PCA、LDA方法均可准确判别常温不同货架期的苹果;与PCA相比,LDA方法可以更准确对不同贮后货架寿命苹果进行判别,并呈现出良好的集中性和单向趋势。因此,电子鼻快速判别不同货架期的苹果具有可行性。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货架期内的富士苹果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和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研究主要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式判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7、8号传感器在苹果常温货架期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而第2、7号传感器在苹果贮后货架期的判别中起主要作用。PCA、LDA方法均可准确判别常温不同货架期的苹果;与PCA相比,LDA方法可以更准确对不同贮后货架寿命苹果进行判别,并呈现出良好的集中性和单向趋势。因此,电子鼻快速判别不同货架期的苹果具有可行性。
2015, (05): 277-28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0
摘要: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食品玻璃包装瓶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PVC)密封圈中环氧大豆油(Epoxidized soybean oil,ESBO)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以蒸馏水和橄榄油为模拟物,在40℃条件下浸泡瓶盖240h,经甲酯化和衍生化,以11,14-二环氧二十烷酸乙酯为内标物,通过测定环氧亚油酸(18∶2 2E)衍生物的含量,进而定量测定ESBO的迁移量。结果表明:ESBO在0.55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2大于0.993,回收率在92.8%103.9%之间,RSD为0.9%8.0%(n=6),检出限(LOD)为0.2mg/kg,定量限(LOQ)为0.5mg/kg,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最后,应用其对24种不同PVC密封圈中的ESBO迁移量进行测定,水基模拟物中ESBO的迁移量符合法规EC 10/2011限量,而在油脂模拟物中测得含量在0.7501.8mg/kg之间,其中7种超过了限量要求。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食品玻璃包装瓶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PVC)密封圈中环氧大豆油(Epoxidized soybean oil,ESBO)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以蒸馏水和橄榄油为模拟物,在40℃条件下浸泡瓶盖240h,经甲酯化和衍生化,以11,14-二环氧二十烷酸乙酯为内标物,通过测定环氧亚油酸(18∶2 2E)衍生物的含量,进而定量测定ESBO的迁移量。结果表明:ESBO在0.55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2大于0.993,回收率在92.8%103.9%之间,RSD为0.9%8.0%(n=6),检出限(LOD)为0.2mg/kg,定量限(LOQ)为0.5mg/kg,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最后,应用其对24种不同PVC密封圈中的ESBO迁移量进行测定,水基模拟物中ESBO的迁移量符合法规EC 10/2011限量,而在油脂模拟物中测得含量在0.7501.8mg/kg之间,其中7种超过了限量要求。
2015, (05): 282-28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1
摘要:
采用DPPH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二子菊花饮干膏对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采用HPLC测定二子菊花饮中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二子菊花饮浸膏对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的EC50值分别为47.16、12.37和88.57mg/m L,表明二子菊花饮水提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HPLC分析显示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分别在0.1710.857μg/m L和0.1610.805μg/m 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在95.75%98.55%和95.22%99.67%之间,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二子菊花饮中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0.0758%和0.0673%,为其保健作用提供了依据。
采用DPPH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二子菊花饮干膏对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采用HPLC测定二子菊花饮中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二子菊花饮浸膏对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的EC50值分别为47.16、12.37和88.57mg/m L,表明二子菊花饮水提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HPLC分析显示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分别在0.1710.857μg/m L和0.1610.805μg/m 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在95.75%98.55%和95.22%99.67%之间,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二子菊花饮中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0.0758%和0.0673%,为其保健作用提供了依据。
摘要:
建立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樟芝菌粉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营养评价分析。样品以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后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Thermo Hypersil GOLD Dim色谱柱(150mm×4.6mm,3μm),流动相A为20mmol/L醋酸钠∶0.3%四氢呋喃∶0.02%三乙胺(p H7.2),流动相B为100mmol/L醋酸钠∶甲醇∶乙腈(200∶450∶350),流速为1m L/min,检测波长为338.1nm;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樟芝菌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樟芝菌粉中含有20种游离氨基酸、18种结合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丰富;菌粉中除苯丙氨酸+酪氨酸外,其余几种必需氨基酸均低于WHO/FAO模式谱,氨基酸配比合理性不高,菌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樟芝菌粉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mg/g。
建立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樟芝菌粉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营养评价分析。样品以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后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Thermo Hypersil GOLD Dim色谱柱(150mm×4.6mm,3μm),流动相A为20mmol/L醋酸钠∶0.3%四氢呋喃∶0.02%三乙胺(p H7.2),流动相B为100mmol/L醋酸钠∶甲醇∶乙腈(200∶450∶350),流速为1m L/min,检测波长为338.1nm;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樟芝菌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樟芝菌粉中含有20种游离氨基酸、18种结合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丰富;菌粉中除苯丙氨酸+酪氨酸外,其余几种必需氨基酸均低于WHO/FAO模式谱,氨基酸配比合理性不高,菌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樟芝菌粉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mg/g。
2015, (05): 292-29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3
摘要:
以新鲜怀山药为原料制备山药粉,通过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山药淀粉。以碘为显色剂,扫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形成复合物的全波长吸收光谱。利用不同浓度的直链与支链淀粉标准品分别与碘形成复合物从而得到淀粉含量与吸光度差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制作出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选择原理和扫描光图谱,确定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 600nm,参比波长为 532nm; 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60nm,参比波长 659nm。实验说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27% 与 0.63% 、回收率也分别达到了96.18%与97.89%,检出限分别为0.09mg/L 与 1.58mg/L,再经准确性分析验证了用双波长法测定山药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的检测方法具有较为准确的效果。
以新鲜怀山药为原料制备山药粉,通过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山药淀粉。以碘为显色剂,扫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形成复合物的全波长吸收光谱。利用不同浓度的直链与支链淀粉标准品分别与碘形成复合物从而得到淀粉含量与吸光度差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制作出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选择原理和扫描光图谱,确定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 600nm,参比波长为 532nm; 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60nm,参比波长 659nm。实验说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27% 与 0.63% 、回收率也分别达到了96.18%与97.89%,检出限分别为0.09mg/L 与 1.58mg/L,再经准确性分析验证了用双波长法测定山药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的检测方法具有较为准确的效果。
2015, (05): 296-30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4
摘要:
为改善温州蜜柑汁的风味,本研究使用橙汁和杏汁对温州蜜柑汁进行调配,并对调配的复合果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和电子舌检测。通过建立电子舌7个传感器的响应值与复合果汁固酸比、柠檬酸、感官滋味得分的PLS模型,实现了对温州蜜柑复合果汁的典型品质指标进行拟合与预测。结果表明:电子舌对固酸比、柠檬酸、感官滋味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0、0.85,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而电子舌的预测效果不理想,拟合结果标准偏差大,需要增加更多的样本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为改善温州蜜柑汁的风味,本研究使用橙汁和杏汁对温州蜜柑汁进行调配,并对调配的复合果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和电子舌检测。通过建立电子舌7个传感器的响应值与复合果汁固酸比、柠檬酸、感官滋味得分的PLS模型,实现了对温州蜜柑复合果汁的典型品质指标进行拟合与预测。结果表明:电子舌对固酸比、柠檬酸、感官滋味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0、0.85,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而电子舌的预测效果不理想,拟合结果标准偏差大,需要增加更多的样本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摘要:
以樱桃"砂蜜豆"为实验试材,通过对樱桃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探讨了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樱桃品质的影响以及最有效的低温驯化工艺。实验处理方式包括:直接冰温贮藏、一步低温驯化和逐步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相比较,低温驯化能够显著降低樱桃腐烂率,保持较高的果梗新鲜指数;能够减少VC的损耗、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还能使脂氧合酶(LOX)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还表明,逐步低温驯化对樱桃冰温贮藏的保鲜效果最理想,贮藏70d时,腐烂率控制在12.22%,而对照组的腐烂率已达22.22%,是逐步低温驯化的1.82倍,有明显差异(p<0.01)。
以樱桃"砂蜜豆"为实验试材,通过对樱桃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探讨了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樱桃品质的影响以及最有效的低温驯化工艺。实验处理方式包括:直接冰温贮藏、一步低温驯化和逐步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相比较,低温驯化能够显著降低樱桃腐烂率,保持较高的果梗新鲜指数;能够减少VC的损耗、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还能使脂氧合酶(LOX)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还表明,逐步低温驯化对樱桃冰温贮藏的保鲜效果最理想,贮藏70d时,腐烂率控制在12.22%,而对照组的腐烂率已达22.22%,是逐步低温驯化的1.82倍,有明显差异(p<0.01)。
2015, (05): 306-31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6
摘要:
本文探讨采后苯丙噻重氮(BTH)处理对苹果果实苯丙烷代谢和病程相关蛋白产生的增强作用。以"国光"苹果为试材,采后用100mg/L BTH浸泡处理10min,测定处理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产物积累和病程相关蛋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素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增加了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同时提高了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由此表明,采后BTH处理可通过诱导果实苯丙烷代谢和促进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来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本文探讨采后苯丙噻重氮(BTH)处理对苹果果实苯丙烷代谢和病程相关蛋白产生的增强作用。以"国光"苹果为试材,采后用100mg/L BTH浸泡处理10min,测定处理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产物积累和病程相关蛋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素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增加了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同时提高了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由此表明,采后BTH处理可通过诱导果实苯丙烷代谢和促进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来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摘要:
以"金红宝"厚皮甜瓜为材料,研究采后不同低温贮藏(3、7、9℃)对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可有效的维持果实品质,延缓失重率、硬度和TSS的下降,保持TA和VC含量;9℃虽可保持果实的采后品质但总体不如7℃;3℃下果实失重率、硬度、TSS和TA含量下降迅速,VC和果皮色度也显著低于7℃和9℃。由此表明,果实贮藏在3℃下发生了冷害,导致了品质的劣变,7℃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金红宝"甜瓜的品质。
以"金红宝"厚皮甜瓜为材料,研究采后不同低温贮藏(3、7、9℃)对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可有效的维持果实品质,延缓失重率、硬度和TSS的下降,保持TA和VC含量;9℃虽可保持果实的采后品质但总体不如7℃;3℃下果实失重率、硬度、TSS和TA含量下降迅速,VC和果皮色度也显著低于7℃和9℃。由此表明,果实贮藏在3℃下发生了冷害,导致了品质的劣变,7℃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金红宝"甜瓜的品质。
2015, (05): 315-32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58
摘要:
以两种不同品牌的秘鲁鱿鱼丝为研究对象,以酸价、过氧化值、p H、水分活度值、菌落总数、色差值(L*、a*、b*)、二甲胺及甲醛含量为指标,探究秘鲁鱿鱼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为探索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产生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秘鲁鱿鱼丝在贮藏两个月内的甲醛含量、二甲胺含量、菌落总数、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色差a*值、b*值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p H、水分活度值和L*值则呈降低趋势。贮藏期间A品牌鱿鱼丝的水分活度、酸价、过氧化值以及L*值和b*值均高于B品牌,其余品质指标含量则相反。两种品牌的秘鲁鱿鱼丝甲醛含量以及B品牌的菌落总数,在贮藏两个月后均超过了最大限量标准。秘鲁鱿鱼丝的甲醛含量与菌落总数、酸价值及过氧化值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表明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的产生可能是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脂肪氧化有关。
以两种不同品牌的秘鲁鱿鱼丝为研究对象,以酸价、过氧化值、p H、水分活度值、菌落总数、色差值(L*、a*、b*)、二甲胺及甲醛含量为指标,探究秘鲁鱿鱼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为探索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产生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秘鲁鱿鱼丝在贮藏两个月内的甲醛含量、二甲胺含量、菌落总数、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色差a*值、b*值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p H、水分活度值和L*值则呈降低趋势。贮藏期间A品牌鱿鱼丝的水分活度、酸价、过氧化值以及L*值和b*值均高于B品牌,其余品质指标含量则相反。两种品牌的秘鲁鱿鱼丝甲醛含量以及B品牌的菌落总数,在贮藏两个月后均超过了最大限量标准。秘鲁鱿鱼丝的甲醛含量与菌落总数、酸价值及过氧化值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表明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的产生可能是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脂肪氧化有关。
摘要:
以"湖景"水蜜桃为材料,常压冷藏处理为对照,研究1.5k Pa((3±1)℃)减压处理20d和减压预处理12、24h后常压冷藏至20d,再置于常压(25±1)℃中5d对水蜜桃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低温下,贮藏20d后,减压处理20d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最低,呼吸受到抑制,VC和可滴定酸下降缓慢,货架期最长5d以上。同时,12h减压预处理对提高水蜜桃保鲜品质的效果略好于24h减压预处理,都显著(p<0.05)优于常压对照。减压处理及减压预处理都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而减压预处理能极大节约成本,更利于推广应用。
以"湖景"水蜜桃为材料,常压冷藏处理为对照,研究1.5k Pa((3±1)℃)减压处理20d和减压预处理12、24h后常压冷藏至20d,再置于常压(25±1)℃中5d对水蜜桃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低温下,贮藏20d后,减压处理20d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最低,呼吸受到抑制,VC和可滴定酸下降缓慢,货架期最长5d以上。同时,12h减压预处理对提高水蜜桃保鲜品质的效果略好于24h减压预处理,都显著(p<0.05)优于常压对照。减压处理及减压预处理都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而减压预处理能极大节约成本,更利于推广应用。
2015, (05): 325-32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60
摘要:
本文以厚皮甜瓜‘金红宝’为试材,研究了三种贮藏低温(3、7和9℃)对果实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和9℃下果实O-2·产生速率在前期(第4d)显著增加,而3℃下在后期(第12d)逐渐积累;3℃下果实的H2O2含量前期明显升高,而7℃和9℃下在中期(第8d)和后期逐渐升高。贮藏前期7℃下果实SOD、GR和APX的活性明显高于3℃和9℃处理,而3℃下果实的CAT活性最低。上述结果显示,3℃下大量的H2O2积累以及较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导致甜瓜果实冷害发生的重要原因,7℃下果实维持了良好的活性氧产生和清除平衡,为厚皮甜瓜贮藏的适宜温度。
本文以厚皮甜瓜‘金红宝’为试材,研究了三种贮藏低温(3、7和9℃)对果实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和9℃下果实O-2·产生速率在前期(第4d)显著增加,而3℃下在后期(第12d)逐渐积累;3℃下果实的H2O2含量前期明显升高,而7℃和9℃下在中期(第8d)和后期逐渐升高。贮藏前期7℃下果实SOD、GR和APX的活性明显高于3℃和9℃处理,而3℃下果实的CAT活性最低。上述结果显示,3℃下大量的H2O2积累以及较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导致甜瓜果实冷害发生的重要原因,7℃下果实维持了良好的活性氧产生和清除平衡,为厚皮甜瓜贮藏的适宜温度。
摘要:
以圣女果为材料,研究了常温(20℃),变温(先在5±1℃保存4d,再转移到20℃下保存),低温(5±1℃)和冰温(-0.5±0.5℃)四种物流温度对圣女果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和冰温贮藏可显著地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损失,有效地保持其色泽和质地,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腐烂率、失重率的增长和酸度的变大。与此同时,冰温处理的圣女果在解冻后15min便出现冷害现象,失去商品价值。常温和变温贮藏时,圣女果营养成分大量损失,其硬度持续下降。故低温贮藏的保鲜效果最好。
以圣女果为材料,研究了常温(20℃),变温(先在5±1℃保存4d,再转移到20℃下保存),低温(5±1℃)和冰温(-0.5±0.5℃)四种物流温度对圣女果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和冰温贮藏可显著地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损失,有效地保持其色泽和质地,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腐烂率、失重率的增长和酸度的变大。与此同时,冰温处理的圣女果在解冻后15min便出现冷害现象,失去商品价值。常温和变温贮藏时,圣女果营养成分大量损失,其硬度持续下降。故低温贮藏的保鲜效果最好。
摘要:
本文以一种核桃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基本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包括脂肪酸、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并与母乳中相应的营养成分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乳中亚油酸、亚麻酸、磷、钠、镁、铁、锌、锰、碘、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均接近或高于母乳,特别是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核桃乳的ω-6系脂肪酸(亚油酸)与ω-3系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不仅比母乳高,两者比例也更接近营养学家推荐的范围。分析同时发现,核桃乳中部分氨基酸(比如脯氨酸和蛋氨酸)和矿物质元素(钾、硒、铜)的含量低于母乳。本研究证明核桃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同时也为以核桃乳为基础通过营养物质补充添加开发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一种核桃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基本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包括脂肪酸、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并与母乳中相应的营养成分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乳中亚油酸、亚麻酸、磷、钠、镁、铁、锌、锰、碘、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均接近或高于母乳,特别是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核桃乳的ω-6系脂肪酸(亚油酸)与ω-3系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不仅比母乳高,两者比例也更接近营养学家推荐的范围。分析同时发现,核桃乳中部分氨基酸(比如脯氨酸和蛋氨酸)和矿物质元素(钾、硒、铜)的含量低于母乳。本研究证明核桃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同时也为以核桃乳为基础通过营养物质补充添加开发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摘要:
油菜籽品质的变化与其生育期密切相关。为获得优质油菜籽,以不同采收期的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籽为实验材料,对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油菜籽在成熟过程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含油量在成熟中期上升较快,后期趋缓终花后32d达到35.33%;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在成熟前期有一定上升,中后期变化平缓;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13%~8%;油酸相对含量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最高值达56.99%;亚油酸和亚麻酸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棕榈酸和硬脂酸也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油脂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的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亚油酸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相对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与棕榈酸相对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各物质的积累变化规律,在终花后的第29d至32d为最佳采收时间。
油菜籽品质的变化与其生育期密切相关。为获得优质油菜籽,以不同采收期的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籽为实验材料,对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油菜籽在成熟过程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含油量在成熟中期上升较快,后期趋缓终花后32d达到35.33%;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在成熟前期有一定上升,中后期变化平缓;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13%~8%;油酸相对含量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最高值达56.99%;亚油酸和亚麻酸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棕榈酸和硬脂酸也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油脂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的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亚油酸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相对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与棕榈酸相对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各物质的积累变化规律,在终花后的第29d至32d为最佳采收时间。
摘要:
对绿芦笋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芦笋四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绿芦笋叶和嫩尖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粗脂肪,叶和嫩茎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糖和还原糖;四个部位均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Mg、Fe等元素含量较高;四个部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对活性物质分析得出新鲜绿芦笋叶中皂苷、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3g/100g鲜重、0.48g/100g鲜重;四个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绿芦笋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绿芦笋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对绿芦笋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芦笋四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绿芦笋叶和嫩尖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粗脂肪,叶和嫩茎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糖和还原糖;四个部位均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Mg、Fe等元素含量较高;四个部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对活性物质分析得出新鲜绿芦笋叶中皂苷、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3g/100g鲜重、0.48g/100g鲜重;四个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绿芦笋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绿芦笋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摘要:
本文研究了黑米花青素对小白鼠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以生理盐水为载体,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的黑米花青素粗提物及其纯化物,灌胃喂养小白鼠30d后,测定小白鼠的脾和胸腺指数,血清、肝脏、心脏和肾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丙二醛(MDA)和羟自由基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花青素能增加小白鼠的脾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其体内T-AOC水平和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和羟自由基的含量。因此,黑米花青素具有提高小白鼠的体内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
本文研究了黑米花青素对小白鼠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以生理盐水为载体,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的黑米花青素粗提物及其纯化物,灌胃喂养小白鼠30d后,测定小白鼠的脾和胸腺指数,血清、肝脏、心脏和肾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丙二醛(MDA)和羟自由基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花青素能增加小白鼠的脾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其体内T-AOC水平和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和羟自由基的含量。因此,黑米花青素具有提高小白鼠的体内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
2015, (05): 352-35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66
摘要:
目的:研究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为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低剂量组(125mg·kg-1·d-1)、中剂量组(250mg·kg-1·d-1)、高剂量组(500mg·kg-1·d-1)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d,测定肝糖原、肌糖原、血红蛋白含量及负重游泳运动后血尿素氮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游泳时间。结果: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肝糖原、肌糖原储量(p<0.01),提高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p<0.05),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提高运动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1),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结论: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
目的:研究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为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低剂量组(125mg·kg-1·d-1)、中剂量组(250mg·kg-1·d-1)、高剂量组(500mg·kg-1·d-1)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d,测定肝糖原、肌糖原、血红蛋白含量及负重游泳运动后血尿素氮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游泳时间。结果: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肝糖原、肌糖原储量(p<0.01),提高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p<0.05),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提高运动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1),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结论:宝塔菜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
2015, (05): 356-35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67
摘要:
为探讨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爬竿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分别测试灌胃了不同剂量该酶解产物30d后小鼠学习记忆与抗疲劳的情况。结果显示,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未灌胃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的对照组潜伏期比低、中、高剂量组长17.2%~62.8%,反应次数少19.7%~164.3%,且中剂量组的潜伏期和反应次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爬竿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中,未灌胃该酶解产物的对照组负重游泳成绩比其他三组低1.9%~16.4%;爬竿成绩低6.2%~29.8%,其中,中剂量组的这两项实验成绩均极显著高于低、高剂量组(p<0.01)。表明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功效,且影响程度与其剂量有关,中剂量(1.67g/(kg·d))为较适剂量。
为探讨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爬竿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分别测试灌胃了不同剂量该酶解产物30d后小鼠学习记忆与抗疲劳的情况。结果显示,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未灌胃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的对照组潜伏期比低、中、高剂量组长17.2%~62.8%,反应次数少19.7%~164.3%,且中剂量组的潜伏期和反应次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爬竿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中,未灌胃该酶解产物的对照组负重游泳成绩比其他三组低1.9%~16.4%;爬竿成绩低6.2%~29.8%,其中,中剂量组的这两项实验成绩均极显著高于低、高剂量组(p<0.01)。表明大麦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功效,且影响程度与其剂量有关,中剂量(1.67g/(kg·d))为较适剂量。
2015, (05): 360-36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68
摘要:
研究在齿变式加热发酵工艺中黑蒜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选择关键时间点抽取17个样品,对其中大蒜多糖、还原糖、粗蛋白、多酚、蒜氨酸、蒜酶几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蒜多糖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还原糖、粗蛋白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S17样品中三者含量分别为3.01%、47.84%、15.43%;多酚一直呈上升趋势,S17鲜样品中总多酚含量为生蒜的3.37倍,去除水分影响可高达7.94倍。蒜酶含量呈下降趋势,到93℃完全失活;蒜氨酸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最低点样品中蒜氨酸含量为生蒜的0.32倍,最高点时回升为生蒜的0.41倍;依据主要成分分析的数据变化规律,确定了S10样品为各项指标变化的关键拐点,结合感官及味觉评价确定在发酵箱内加热7d为关键参数对工艺进行调整。
研究在齿变式加热发酵工艺中黑蒜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选择关键时间点抽取17个样品,对其中大蒜多糖、还原糖、粗蛋白、多酚、蒜氨酸、蒜酶几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蒜多糖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还原糖、粗蛋白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S17样品中三者含量分别为3.01%、47.84%、15.43%;多酚一直呈上升趋势,S17鲜样品中总多酚含量为生蒜的3.37倍,去除水分影响可高达7.94倍。蒜酶含量呈下降趋势,到93℃完全失活;蒜氨酸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最低点样品中蒜氨酸含量为生蒜的0.32倍,最高点时回升为生蒜的0.41倍;依据主要成分分析的数据变化规律,确定了S10样品为各项指标变化的关键拐点,结合感官及味觉评价确定在发酵箱内加热7d为关键参数对工艺进行调整。
摘要:
副溶血弧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存在于鱼虾贝等海产品中。人们在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海产品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几种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副溶血弧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存在于鱼虾贝等海产品中。人们在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海产品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几种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2015, (05): 370-37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70
摘要:
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是传统胶原明胶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但其值测得必须要完成胶原蛋白明胶化和热力提胶两个过程。热力提胶后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与明胶化过程中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直接根据明胶化的胶原特征结构来评价其明胶化,可以大幅度节约研究时间和成本。本文根据传统酸碱法、酶法、超高压法诱导胶原明胶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合明胶化胶原特征结构及其评价的主要指标的关系,对基于特征分子结构的胶原明胶化评价方法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展望。
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是传统胶原明胶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但其值测得必须要完成胶原蛋白明胶化和热力提胶两个过程。热力提胶后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与明胶化过程中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直接根据明胶化的胶原特征结构来评价其明胶化,可以大幅度节约研究时间和成本。本文根据传统酸碱法、酶法、超高压法诱导胶原明胶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合明胶化胶原特征结构及其评价的主要指标的关系,对基于特征分子结构的胶原明胶化评价方法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展望。
摘要:
本文列举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核磁谱(NMR)、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拉曼光谱(Raman)、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SDAPCI-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气质联用(GC/MS)、电子舌(ET)等鉴定手段在普洱茶鉴定方面的应用,综述不同年代、产地普洱茶有效物质的含量变化,以及普洱茶与其他茶类中有效物质的含量关系,为将来普洱茶的鉴别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列举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核磁谱(NMR)、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拉曼光谱(Raman)、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SDAPCI-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气质联用(GC/MS)、电子舌(ET)等鉴定手段在普洱茶鉴定方面的应用,综述不同年代、产地普洱茶有效物质的含量变化,以及普洱茶与其他茶类中有效物质的含量关系,为将来普洱茶的鉴别工作奠定基础。
2015, (05): 377-38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72
摘要:
食品智能化标签作为新型食品包装技术,能主动表征食品的质量与新鲜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及直观性等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于新鲜食品的购买信心。食品智能化标签一般分为温度型和气体型两大类,文章详尽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化标签与信息化传输技术相结合,正逐渐成为食品智能标签发展的新方向,这必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监控的便捷性和可控性,促进食品供应链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食品智能化标签作为新型食品包装技术,能主动表征食品的质量与新鲜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及直观性等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于新鲜食品的购买信心。食品智能化标签一般分为温度型和气体型两大类,文章详尽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化标签与信息化传输技术相结合,正逐渐成为食品智能标签发展的新方向,这必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监控的便捷性和可控性,促进食品供应链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摘要:
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有少数血清型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因此,研究快速、灵敏、特异的食源性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有少数血清型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因此,研究快速、灵敏、特异的食源性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5, (05): 388-39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74
摘要:
胆固醇广泛存在动物体内,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动物源胆固醇的含量、生理功效、提取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为动物源胆固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胆固醇广泛存在动物体内,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动物源胆固醇的含量、生理功效、提取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为动物源胆固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2015, (05): 392-39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5.075
摘要:
本文综述了磷脂酶D(PLD)在采后果蔬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在果蔬胁迫反应(如高低温胁迫、机械损伤、干旱胁迫)及衰老过程中,PLD作为脂质分解代谢途径中的起始酶类主要参与细胞膜的降解,同时PLD在跨膜信号传导和细胞调节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PLD活性以及PLD mRNA表达都呈现增强趋势,其活性的增加使得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不利于采后果蔬品质的保持。PLD抑制剂的处理可降低PLD的活性,从而延缓果实细胞膜的降解进程,保持果实贮藏期的品质。
本文综述了磷脂酶D(PLD)在采后果蔬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在果蔬胁迫反应(如高低温胁迫、机械损伤、干旱胁迫)及衰老过程中,PLD作为脂质分解代谢途径中的起始酶类主要参与细胞膜的降解,同时PLD在跨膜信号传导和细胞调节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PLD活性以及PLD mRNA表达都呈现增强趋势,其活性的增加使得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不利于采后果蔬品质的保持。PLD抑制剂的处理可降低PLD的活性,从而延缓果实细胞膜的降解进程,保持果实贮藏期的品质。
摘要:
琥珀酰化修饰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结构修饰手段,其通过增加蛋白质分子净负电荷含量而改变蛋白质结构,从而使蛋白质性质显著改善。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琥珀酰化修饰条件以及修饰后蛋白质主要功能性质的变化程度,为蛋白质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琥珀酰化修饰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结构修饰手段,其通过增加蛋白质分子净负电荷含量而改变蛋白质结构,从而使蛋白质性质显著改善。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琥珀酰化修饰条件以及修饰后蛋白质主要功能性质的变化程度,为蛋白质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