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EI
  • Scopus
  • CAB Abstracts
  • Global Health
  • 北大核心期刊
  • DOAJ
  • EBSCO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A+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COAJ
  • CA
  • WJCI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李学英, 杨宪时, 郭全友, 许钟

李学英, 杨宪时, 郭全友, 许钟.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06): 316-319.
引用本文: 李学英, 杨宪时, 郭全友, 许钟.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06): 316-319.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675);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7GB2326028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7M05);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S254.4

  • 摘要: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mg-N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2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4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