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General System for Food Inspec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
-
摘要: 为规范食品检验的表征和应用,促进食品检验信息的处理和交换,加快食品检验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升食品检验综合效能,本文对食品检验核心技术要素信息进行结构重塑性整合,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创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体系,采用顺序码、并置码和组合码的编码方法,研制食品检验项目编码方案和食品检验方法编码方案,设计6码段16码位的编码结构,构建具有稳定的逻辑结构特征和开放的数据扩展功能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通用系统具有高度专业集成性和广泛行业通用性,能够为特定的食品检验事件赋予唯一的十进制阿拉伯数字代码,实现食品检验高效查询。还对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基于互联网云端的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信息系统公共技术服务产品提出设想和展望。Abstrac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od inspection, promote the processing and exchange of food inspection information, accelerate the fusion and sharing of food inspection data,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food inspection, the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food inspection in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method of hybrid classifying combining line classifying and surface classifying was adopted to create the classifying systems of food inspection items and food inspection methods. The methods of sequence coding, concatenation coding and combination coding were adopted to prepare the coding schemes of food inspection items and food inspection methods, and the coding structure of 6 code segments and 16 code bits was designed, Thus, the general system of food inspec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 with stable logical structure features and open data expansion functions was build. The general system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and a wide range of industry universality. It can assign a unique decimal Arabic numeral code to specific food inspection event, and achieve efficient query of food inspection. The prospect of us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food inspec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 based on internet cloud, a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roduct, was also put forward.
-
Keywords:
- food inspection /
- classifying /
- coding /
- general system /
- design /
- construction
-
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方法。食品检验涉及食品、化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交叉,食品检验结果报告或数据具有社会证明作用和法律公证属性,在食品供应保障链中处于关键的质量基础设施地位。对于确定的食品样本基质,食品检验的核心技术要素是食品检验项目、食品检验方法和食品检验限量,确保特定的食品检验的叙事完整、内涵明确和表达统一,对于食品检验信息的准确传递、融合共享和便捷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对食品检验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依赖于信息分类,对食品检验的通用表达和交换依赖于信息编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在《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中引入食品分类编码技术方法[1],日本对健康相关食品实行分类管理[2],我国部分食品标准规定了仅适用于标准本身的食品分类[3-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逐步探索食品分类分级模式[6-8],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场景下的食品分类编码研究不断深入[9-12],食品安全大数据融合中的分类编码研究成为热点[13-18]。然而,现有研究仅关注到食品的分类或编码,针对食品检验的分类编码研究尚未起步。本文开展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研究,旨在规范食品检验的表征和应用,促进食品检验信息的处理和交换,加快食品检验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改进食品检验结果的研判和运用,提升食品检验综合效能,赋能食品安全评价决策。
1. 食品检验整合
信息整合是对信息的重塑性加工,是信息分类的前提基础。食品检验整合是对食品标准技术文件中关键的文字和/或数字等食品检验信息的选择性提取和结构性重组,食品检验整合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即食品检验整合内容应忠实原始文献,保持科学含义和表达形式的一致,不得偏离原意;二是精确性原则,即食品检验整合结构应具备科学的逻辑规则,建立精确对应的映射关系,避免指代不清;三是可读性原则,即食品检验整合形式应采用标准化设计,保持结果呈现格式的统一,满足检索查询需要。食品检验整合包括食品检验项目整合、食品检验方法整合和食品检验限量整合。
1.1 食品检验项目整合
食品检验项目整合是从食品标准技术文件中提取不同的食品检验项目,对不同食品标准技术文件中相同的食品检验项目进行归集和排列。食品检验项目整合对象主要包括强制性食品通用标准、强制性食品产品标准和部分推荐性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检验项目整合后的结构性数据主要包括食品检验项目名称项以及用于必要时说明食品检验项目对应的实质性代谢物等的备注项。
1.2 食品检验方法整合
食品检验方法整合是研究食品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多样性,在食品检验项目与食品检验方法之间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映射关系,为食品检验项目匹配适用的食品检验方法。由于不同食品检验方法的技术原理、食品样品基质适用范围和测定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包含多个食品检验方法的食品标准技术文件应先拆分后再行整合。食品检验方法整合对象主要包括强制性食品通用标准、强制性食品产品标准、强制性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部分推荐性食品产品标准和推荐性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整合后的结构性数据主要包括食品检验方法名称项(含食品标准技术文件名称和代号)以及用于必要时说明食品检验方法适用性等的备注项。
1.3 食品检验限量整合
食品检验限量整合是从食品标准技术文件中提取特定食品检验项目在特定食品样品基质中的数值(含数量单位)型或非数值型限量技术要求,建立包含食品检验项目、食品样品基质和食品限量技术要求三要素的数据单元,合并形成数据集。食品检验限量整合对象主要包括强制性食品通用标准、强制性食品产品标准和部分推荐性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检验限量整合后的结构性数据主要包括食品检验限量技术要求项、食品检验限量来源项(含食品标准技术文件名称和代号)、食品样品基质描述项以及用于必要时说明食品检验限量适用性等的备注项。
2. 食品检验分类
类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分类是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集在一起的过程[19]。食品检验分类是把食品检验事件中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食品检验分类对象包括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食品检验限量是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的是,食品检验限量数据信息是相对独立的、离散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不存在稳定的分类属性和分类依据,不再进行分类。食品检验分类的核心是确定分类依据并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2.1 食品检验分类依据
2.1.1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依据
食品检验项目设置两个分类层级。第一层级以食品检验项目表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和营养功能品质特征等本质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分为禁用物质、生物毒素、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污染物、食品添加剂、真实性指标、营养成分、感官、标签标识和其他检验项目12个大类。第二层级根据食品检验项目第一层级分类具体特点确定各自分类依据,每个大类分为若干数量不等的小类。禁用物质项目以化学物质监管门类作为分类依据[20-28],分为5个小类;生物毒素项目以毒素产生来源作为分类依据[4],分为4个小类;微生物项目以食品安全危害性作为分类依据,分为4个小类;农药残留项目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的食品植物用农药主要用途作为分类依据[29],分为11个小类;兽药残留项目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规定的食品动物用兽药分类作为分类依据[30],分为28个小类;污染物以食品污染物物理化学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分为5个小类;食品添加剂项目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功能作为分类依据[3],分为22个小类;真实性指标项目以尽可能显著的特征性或标志性事物作为分类依据,分为9个小类;营养成分项目以物质生理营养功能功效特征[31]作为分类依据,分为5个小类;感官项目以人体器官感知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分为4个小类;签标识项目以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适用对象作为分类依据[32-35],分为3个小类;其他检验项目为收容类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下级分类。
2.1.2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依据
食品检验方法设置两个分类层级。第一层级以食品检验方法主要科学技术原理作为分类依据,分为感官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生物学检验方法、标签标识检验方法和其他检验方法5个大类。第二层级根据食品检验方法第一层级分类具体特点确定各自分类依据,每个大类分为若干数量不等的小类。感官检验方法以人体器官感知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分为5个小类;理化检验方法以主要物理化学技术原理作为分类依据,分为24个小类;生物学检验方法以生物科学技术原理作为分类依据,分为5个小类;标签标识检验方法以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配套适用作为分类依据[32-35],分为5个小类;其他检验方法为收容类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下级分类。
2.2 食品检验分类方法
采用混合分类法,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先采用线分类法分别建立食品检验项目线分类系统和食品检验方法线分类系统,后采用面分类法将食品检验项目线分类系统和食品检验方法线分类系统组合构成食品检验面分类体系。
2.2.1 线分类法
采用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按照确定的分类依据分别将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逐次地分成两个层级的若干类目,并排列成两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线分类系统。在食品检验线分类系统中,第一层级类目为上位类,第二层级类目为下位类,上位类之间以及由任一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位类之间,彼此互为同位类,同位类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交叉,不重复,并且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下位类与上位类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每个层级均设置收容类目。线分类法能反应食品检验分类对象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各自的逻辑关系,体现层次性,满足分类需要,实现分类目的[36-37]。
2.2.2 面分类法
采用面分类法,食品检验项目线分类系统包含一组独立的类目,这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食品检验方法线分类系统包含另一组独立的类目,这一组类目构成另一个“面”,两个“面”中相应类目按照“面”的指定顺序组合排列在一起构成面分类系统。在食品检验面分类系统中,两个“面”之间彼此独立,不交叉,不重复,不存在并列关系,也不存在上下层级隶属关系。面分类法能表达食品检验分类对象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的多维本质属性,体现独立性,满足分类需要,实现分类目的[36-37]。
3. 食品检验编码
编码是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代码是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代码表是编码对象集和代码元素集的映射关系列表[36]。食品检验编码对象包括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两个层级)、食品检验项目名称、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两个层级)和食品检验方法名称。由于食品检验限量无法分类,不具备编码前提基础,也无编码意义,不再进行编码。食品检验编码的核心是设计代码结构并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
3.1 食品检验代码结构设计
代码结构是代码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食品检验代码结构设计为16个码位,总的代码长度为16个字符,分为6个代码段,包括2个代码长度为4的代码段和4个代码长度为2的代码段,全部使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字代码。代码长度为4的代码段为无含义代码,对编码对象只起标识作用,而无任何其他附加含义。代码长度为2的代码段为有含义代码,除对编码对象起标识作用外,还具有其他特定含义,反映分类特征属性。为增强代码表达式可读性,各代码段之间使用合适的分割连字符。食品检验代码结构中各代码段组合的逻辑顺序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代码.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代码.食品检验项目名称代码-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代码.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代码.食品检验方法名称代码,食品检验代码表达式为:XX.XX.XXXX-XX.XX.XXXX。食品检验代码结构示意见图1。
3.2 食品检验编码方法
采用组合码的信息编码方法,将顺序码、层次码和并置码组合使用。食品检验项目和食品检验方法分别采用顺序码、层次码和并置码进行编码,然后通过分割连字符“.”和“-”按照一定秩序排列构成食品检验组合码,食品检验编码方法示意见图2。组合码编码方法能实现赋予每个具体的食品检验事件唯一的代码表达式,代码值指代明确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充,形式紧凑简明,获得最佳效率。
第一、二代码段的编码对象分别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和分类2,分别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将编码对象编码成为连续且递增的类,收容类目代码均为99,代码类型为顺序码。第一、二代码段之间通过分割连字符“.”连接在一起构成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代码类型为层次码,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位于较高层级,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位于较低层级,每一个较高层级上的类目和代码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它下面较低层级上的全部类目和代码,属于有含义代码。第三代码段的编码对象为食品检验项目名称,采用4位阿拉伯数字将编码对象编码成为连续且递增的类,收容类目代码为9999,代码类型为顺序码,属于无含义代码。第三代码段和第一、二代码段之间通过分割连字符“.”连接在一起构成食品检验项目代码,代码类型为并置码。
第四、五代码段的编码对象分别为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和分类2,分别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将编码对象编码成为连续且递增的类,收容类目代码均为99,代码类型为顺序码。第四、五代码段之间通过分割连字符“.”连接在一起构成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代码类型为层次码,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位于较高层级,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位于较低层级,每一个较高层级上的类目和代码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它下面较低层级上的全部类目和代码,属于有含义代码。第六代码段的编码对象为食品检验方法名称,采用4位阿拉伯数字将编码对象编码成为连续且递增的类,收容类目代码为9999,代码类型为顺序码,属于无含义代码。第六代码段和第四、五代码段之间通过分割连字符“.”连接在一起构成食品检验方法代码,代码类型为并置码。
3.3 食品检验代码容量
代码容量是指代码表达式的数量,是在选定的代码基数范围内,由每个代码位置上全部可用的字符组合构成的,理论上是全部字符的所有组合,代码容量是以每个代码位置上代码基数为变量的函数,计算方法见算式(1)。食品检验代码采用十进制阿拉伯数字,每个代码位置的代码基数均为10,计算方法简化为算式(2)。根据计算,构成食品检验代码的所有代码段的代码容量见表1,食品检验代码的理论代码容量达到1016,满足可预见的编码需要。
表 1 食品检验代码容量Table 1. Capacity of food inspection codes序号 代码段 代码码位数量 代码容量 1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代码 2 102 2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代码 2 102 3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 4 104 4 食品检验项目名称代码 4 104 5 食品检验项目代码 8 108 6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代码 2 102 7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代码 2 102 8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 4 104 9 食品检验方法名称代码 4 104 10 食品检验方法代码 8 108 11 食品检验代码 16 1016 (1) (2) 式中:C—代码容量;n—代码码位数量;mn—代码位为n的代码基数。
4. 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构建
在食品检验整合、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则秩序下的信息集成和数据重组,构建一个标准化、要素化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系统,逻辑结构稳定,支持数据开放扩展更新,实现通用的食品检验检索查询功能。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包含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和食品检验项目名称编码体系、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名称编码体系以及食品检验限量整合信息,其中的核心是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体系。
4.1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体系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包含食品检验项目分类框架体系和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方案,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由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代码段和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代码段构成。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代码段和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代码段的码位和代码长度均为2,代码排列顺序均为“00、01、02......、99”,收容类目代码为99。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见表2。
表 2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表Table 2. Food inspection item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代码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 代码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 00 禁用物质 00 禁用农药 01 禁用兽药 02 人用药物 03 非食用物质 99 其他禁用物质 01 生物毒素 00 微生物毒素 01 动物毒素 02 植物毒素 99 其他生物毒素 02 微生物 00 致病菌 01 卫生指示菌 02 病毒 03 益生菌 99 其他微生物 03 农药残留 00 除草剂 01 杀虫剂 02 植物生长调节剂 03 杀菌剂 04 杀螨剂 05 杀线虫剂 06 杀软体动物剂 07 熏蒸剂 08 杀螺剂 09 增效剂 99 其他农药残留 04 兽药残留 00 抗线虫药 01 杀虫药 0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03 抗球虫药 0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05 合成抗菌药 06 寡糖类抗生素 07 镇静剂 08 多肽类抗生素 09 糖皮质激素类药 10 抗肾上腺素类药 1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3 抗吸虫药 14 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 15 驱虫药 16 抗锥虫药 17 四环素类抗生素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9 酰胺醇类抗生素 20 性激素类药 21 抗梨形虫药 22 林可胺类抗生素 23 解热镇痛抗炎药 24 磺胺类合成抗菌药 25 抗生素 26 抗菌增效剂 99 其他兽药残留 05 污染物 00 金属污染物 01 有机污染物 02 放射性污染物 03 物理性异物 99 其他污染物 06 食品添加剂 00 酸度调节剂 01 抗结剂 02 消泡剂 03 抗氧化剂 04 漂白剂 05 膨松剂 06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07 着色剂 08 护色剂 09 乳化剂 10 酶制剂 11 增味剂 12 面粉处理剂 13 被膜剂 14 水分保持剂 15 防腐剂 16 稳定剂和凝固剂 17 甜味剂 18 增稠剂 19 食品用香料 20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99 其他食品添加剂 07 食品真实性指标 00 转基因 01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02 植物源性成分鉴定 03 食用植物油油料品种特征性指标 04 蜂蜜特征性指标 05 矿泉水界限指标 06 食品添加剂主成分含量 07 鉴别试验 99 其他食品真实性指标 08 营养成分 00 宏量营养素 01 维生素(保健食品除外) 02 矿物质(保健食品除外) 03 功效成分(保健食品) 99 其他营养成分 10 感官 00 色泽 01 滋味、气味 02 状态 99 其他感官 11 标签标识 00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 01 营养标签标识 99 其他标签标识 99 其他项目 00 食品新鲜程度指标 01 食品氧化程度指标 02 食品过敏原指标 03 寄生虫指标 04 食品质量指标 05 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指标 06 食品毒理指标 99 其他项目(其他) 4.2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体系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体系包含食品检验方法分类框架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方案,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由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代码段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代码段构成。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代码段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代码段的码位和代码长度均为2,代码排列顺序均为“00、01、02......、99”,收容类目代码为99。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见表3。
表 3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表Table 3. Food inspection method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代码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 代码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 00 感官检验方法 00 视觉检验方法 01 嗅觉检验方法 02 味觉检验方法 03 触觉检验方法 99 其他感官检验方法 01 理化检验方法 00 气相色谱法 01 液相色谱法 02 气相色谱-质谱法 03 液相色谱-质谱法 0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5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6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8 原子吸收光谱法 09 原子荧光光谱法 10 分子荧光光谱法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2 红外光谱法 13 拉曼光谱法 14 比色法 15 核磁共振法 16 X-射线法 17 层析法 18 电化学法 19 扫描电镜法 20 滴定法 21 容量法 22 重量法 99 其他理化检验方法 02 生物学检验方法 00 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01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 02 生物化学检验方法 03 毒理学检验方法 99 其他生物学检验方法 03 标签标识检验方法 00 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方法 0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检验方法 0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检验方法 03 食品添加剂标识检验方法 99 其他标签标识检验方法 99 其他检验方法 00 计算法 01 食品毒理学检验方法 02 食品放射性检验方法 03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验方法 99 其他检验方法(其他) 4.3 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应用示例
示例说明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的实践应用。例如特定的食品检验事件“食品中苏丹红I的检验”,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赋予其唯一的检验代码“00.03.0017-01.01.1085”,包括食品检验项目代码“00.03.0017”和食品检验方法代码“01.01.1085”两个部分。食品检验项目代码“00.03.0017”表明,苏丹红I项目的一级分类是禁用物质(代码“00”),二级分类是非食用物质(代码“03”),食品检验项目名称是“苏丹红I”,代码是“0017”。食品检验方法代码“01.01.1085”表明,苏丹红I检验方法的一级分类是理化检验方法(代码“01”),二级分类是液相色谱方法(代码“01”),食品检验方法名称是“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代码是“1085”。此外,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还显示,食品中苏丹红I检验结果判定依据是“《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8〕3号)”,限量标准是“不得检出”。由应用示例可见,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包含特定食品检验事件来源于关联性食品标准技术文件的全部关键的描述和规范性信息,建立结构性数据项之间精准适用的对应关系,实现食品检验一站式综合查询和唯一性指代,替代传统的多来源分别查询。
5. 结论与展望
聚焦食品检验信息分类编码应用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食品检验核心要素信息结构重塑性整合,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以及顺序码、并置码和组合码的编码方法,分别研究创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编码体系,从而构建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限量通用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的逻辑结构特征和开放的数据扩展功能,具有高度专业集成性和广泛行业通用性,实现食品检验高效查询和准确表达,为破解食品检验领域长期存在的食品标准数量多、类型多、归口部门多、管理分散、交叉矛盾、匹配适用性差、查询使用效能低下、数据融合困难等突出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未来,拟在现有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设和拓展食品检验数据仓库,研发基于互联网云端的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信息系统公共技术服务产品,作为食品检验领域统一整合的基础性、通用性法典标准式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工具,在食品检验行业推广应用,引领食品检验模式变革,促进食品检验数据高效融合共享。
-
表 1 食品检验代码容量
Table 1 Capacity of food inspection codes
序号 代码段 代码码位数量 代码容量 1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代码 2 102 2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代码 2 102 3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 4 104 4 食品检验项目名称代码 4 104 5 食品检验项目代码 8 108 6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代码 2 102 7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代码 2 102 8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 4 104 9 食品检验方法名称代码 4 104 10 食品检验方法代码 8 108 11 食品检验代码 16 1016 表 2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代码表
Table 2 Food inspection item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代码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1 代码 食品检验项目分类2 00 禁用物质 00 禁用农药 01 禁用兽药 02 人用药物 03 非食用物质 99 其他禁用物质 01 生物毒素 00 微生物毒素 01 动物毒素 02 植物毒素 99 其他生物毒素 02 微生物 00 致病菌 01 卫生指示菌 02 病毒 03 益生菌 99 其他微生物 03 农药残留 00 除草剂 01 杀虫剂 02 植物生长调节剂 03 杀菌剂 04 杀螨剂 05 杀线虫剂 06 杀软体动物剂 07 熏蒸剂 08 杀螺剂 09 增效剂 99 其他农药残留 04 兽药残留 00 抗线虫药 01 杀虫药 0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03 抗球虫药 0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05 合成抗菌药 06 寡糖类抗生素 07 镇静剂 08 多肽类抗生素 09 糖皮质激素类药 10 抗肾上腺素类药 1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3 抗吸虫药 14 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 15 驱虫药 16 抗锥虫药 17 四环素类抗生素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9 酰胺醇类抗生素 20 性激素类药 21 抗梨形虫药 22 林可胺类抗生素 23 解热镇痛抗炎药 24 磺胺类合成抗菌药 25 抗生素 26 抗菌增效剂 99 其他兽药残留 05 污染物 00 金属污染物 01 有机污染物 02 放射性污染物 03 物理性异物 99 其他污染物 06 食品添加剂 00 酸度调节剂 01 抗结剂 02 消泡剂 03 抗氧化剂 04 漂白剂 05 膨松剂 06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07 着色剂 08 护色剂 09 乳化剂 10 酶制剂 11 增味剂 12 面粉处理剂 13 被膜剂 14 水分保持剂 15 防腐剂 16 稳定剂和凝固剂 17 甜味剂 18 增稠剂 19 食品用香料 20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99 其他食品添加剂 07 食品真实性指标 00 转基因 01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02 植物源性成分鉴定 03 食用植物油油料品种特征性指标 04 蜂蜜特征性指标 05 矿泉水界限指标 06 食品添加剂主成分含量 07 鉴别试验 99 其他食品真实性指标 08 营养成分 00 宏量营养素 01 维生素(保健食品除外) 02 矿物质(保健食品除外) 03 功效成分(保健食品) 99 其他营养成分 10 感官 00 色泽 01 滋味、气味 02 状态 99 其他感官 11 标签标识 00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 01 营养标签标识 99 其他标签标识 99 其他项目 00 食品新鲜程度指标 01 食品氧化程度指标 02 食品过敏原指标 03 寄生虫指标 04 食品质量指标 05 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指标 06 食品毒理指标 99 其他项目(其他) 表 3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代码表
Table 3 Food inspection method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代码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1 代码 食品检验方法分类2 00 感官检验方法 00 视觉检验方法 01 嗅觉检验方法 02 味觉检验方法 03 触觉检验方法 99 其他感官检验方法 01 理化检验方法 00 气相色谱法 01 液相色谱法 02 气相色谱-质谱法 03 液相色谱-质谱法 0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5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6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8 原子吸收光谱法 09 原子荧光光谱法 10 分子荧光光谱法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2 红外光谱法 13 拉曼光谱法 14 比色法 15 核磁共振法 16 X-射线法 17 层析法 18 电化学法 19 扫描电镜法 20 滴定法 21 容量法 22 重量法 99 其他理化检验方法 02 生物学检验方法 00 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01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 02 生物化学检验方法 03 毒理学检验方法 99 其他生物学检验方法 03 标签标识检验方法 00 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方法 0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检验方法 0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检验方法 03 食品添加剂标识检验方法 99 其他标签标识检验方法 99 其他检验方法 00 计算法 01 食品毒理学检验方法 02 食品放射性检验方法 03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验方法 99 其他检验方法(其他) -
[1] FAO/WHO. Codex gener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 (GSFA) online database [EB/OL]. (2021-12-31) [2022-03-15]. 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home/en/
[2] 马于巽, 段昊, 刘宏宇, 等. 日本健康相关食品的分类与管理[J].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7):269−272. [MA Yuxun, DUAN Hao, LIU Hongyu,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lth related foods in Japa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19,40(7):269−272. MA Yuxun, DUAN Hao, LIU Hongyu,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lth related foods in Japa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19, 40(0): 269−27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2760-2014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standard for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GB 2761-2017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limited amount of mycotoxins in food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GB 2762-2017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limited amount of contaminants in food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4号)[EB/OL]. (2020-1-2). https://gkml.samr.gov.cn/nsjg/fgs/202001/t20200103_310238.html?afFfvuaSlo7F=1661151247001#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od Production License (Decree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No. 24)[EB/OL]. (2020-1-2). https://gkml.samr.gov.cn/nsjg/fgs/202001/t20200103_310238.html?afFfvuaSlo7F=1661151247001#.
[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修订公布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的公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EB/OL]. (2020-2-23). https://gkml.samr.gov.cn/nsjg/spscs/202002/t20200226_312123.html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Announce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on revising and publish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food production license (Announce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No.8 of 2020)[EB/OL]. (2020-2-23). https://gkml.samr.gov.cn/nsjg/spscs/202002/t20200226_312123.html.
[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条文解读[M]. 北京: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20 Department of Sampling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Food Safety,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Interpretation of provisions of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mpling inspection of food safety[M]. Beijing: China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ess, 2020.
[9] 聂磊, 汪永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视角下的食品分类体系研究[J]. 现代食品,2020(13):118−121. [NIE Lei, WANG Yongxin. Study on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J]. Modern Food,2020(13):118−121. NIE Lei, WANG Yongxin. Study on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J]. Modern Food, 2020(13): 118−121.
[10] 于艳艳, 杨振东, 厉玉婷, 等. 基于市场监管视角下粮食加工品的食品分类体系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4):5828−5838. [YU Yanyan, YANG Zhendong, LI Yuting, et al. Research on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in processing products based on market supervision[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2021,12(14):5828−5838. YU Yanyan, YANG Zhendong, LI Yuting, et al. Research on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in processing products based on market supervision[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 2021, 12(14): 5828−5838.
[11] 刘然. 食品分类体系对食品合格评定结果的影响[J]. 现代食品,2019(4):141−143. [LIU Ran. Effect of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n food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J]. Modern Food,2019(4):141−143. LIU Ran. Effect of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n food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J]. Modern Food, 2019(4): 141−143.
[12] 王海璐. 抽检检测工作中的食品分类标准问题[J]. 食品安全导刊,2020(24):49−50. [WANG Hailu. The problem of foo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n sampling inspection[J].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2020(24):49−50. WANG Hailu. The problem of foo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n sampling inspection[J].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 2020(24): 49−50.
[13] 刘杨, 马东, 肖革新. 食品安全数据融合的实现路径——数据编码[J]. 食品安全导刊,2018(31):42−43. [LIU Yang, MA Dong, XIAO Gexi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food safety data fusion-Data coding[J].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2018(31):42−43. LIU Yang, MA Dong, XIAO Gexi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food safety data fusion-Data coding[J].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 2018(31): 42−43.
[14] 蒋雄武, 珠娜, 李欢, 等. 国内外食用油脂及其制品分类比对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2(1):195−200,204. [JIANG Xiongwu, ZHU Na, LI Huan,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of edible oils and fats and their products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a Standardization,2022(1):195−200,204. JIANG Xiongwu, ZHU Na, LI Huan,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of edible oils and fats and their products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22(1): 195−200, 204.
[15] 杨林. 探析食品安全数据分类编码[J].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0(1):42−44. [YANG Lin.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data classification coding[J]. Bar Code & Information System,2020(1):42−44. YANG Lin.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data classification coding[J]. Bar Code & Information System, 2020(1): 42−44.
[16] 彭青枝, 万旭刚, 黄茜, 等. 大数据共享背景下食品分类的探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6):5543−5547. [PENG Qingzhi, WAN Xugang, HUANG qian, et al. Discussion of classification of food i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haring[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2019,10(16):5543−5547. PENG Qingzhi, WAN Xugang, HUANG qian, et al. Discussion of classification of food i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haring[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 2019, 10(16): 5543−5547.
[17] 谢双, 王文智, 谭红. 国内外食品分类和编码体系比较[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3):19−22. [XIE Shuang, WANG Wenzhi, TAN Hong. Comparative study on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J].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2020,26(3):19−22. XIE Shuang, WANG Wenzhi, TAN Hong. Comparative study on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J].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0, 26(3): 19−22.
[18] 谢双, 肖革新, 张成梅, 等. 卫生健康委多系统食品分类与编码融合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8):123−131. [XIE Shuang, XIAO Gexing, ZHANG Chengmei, et al. Study on the fusion mechanism of multi-system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in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22(8):123−131. XIE Shuang, XIAO Gexing, ZHANG Chengmei, et al. Study on the fusion mechanism of multi-system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in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22(8): 123−13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10113-2003 General term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3.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农业部公告第199号)[EB/OL]. (2002-06-05)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716.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sticides expressly prohibited by state decre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nouncement No.199) [EB/OL]. (2002-06-05)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716.html.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农业部公告第322号)[EB/OL]. (2003-12-30)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78153.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hibition of the use of methamidophos and other 5 highly toxic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nouncement No. 322) [EB/OL]. (2003-12-30)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78153.html.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业部对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农业部公告第2032号)[EB/OL]. (2013-12-9)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gg/201312/t20131219_3718683.htm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akes further measures to prohibit and restrict the use of 7 pesticides (announc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o.2032) [EB/OL]. (2013-12-9)http://www.moa.gov.cn/zwllm/tzgg/gg/201312/t20131219_3718683.htm.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EB/OL]. (2002-02-09)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3456.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talogue of drugs prohibited from use in feed and drinking water for animals (announc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o.176) [EB/OL]. (2002-02-09)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3456.html.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93号)[EB/OL]. (2002-04-09)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4404.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st of veterinary drugs and other compounds prohibited for food animals (announcement No.193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EB/OL]. (2002-04-09)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4404.html.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第235号)[EB/OL]. (2002-12-24)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63968.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ximum residue limits for veterinary drugs in animal food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nouncement No.235) [EB/OL]. (2002-12-24)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63968.html.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EB/OL]. (2005-10-28)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4403.htm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talogue of abolition of local standards for veterinary drug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nouncement No. 560) [EB/OL]. (2005-10-28) 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4403.html.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8〕31号)[EB/OL]. (2018-09-30) http://www.nhc.gov.cn/yaozs/s7656/201810/c18533e22a3940d08d996b588d941631.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tice on the print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list (2018 edition) (national health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2018] No.31). (2018-09-30) http://www.nhc.gov.cn/yaozs/s7656/201810/c18533e22a3940d08d996b588d941631.shtml.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国卫办食品函[2014]843)[EB/OL]. (2014-09-29) http://www.nhfpc.gov.cn/sps/s5853/201409/64a8d549311a432c8df6fb446fbfa8cc.shtml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st of non-edible substances that may be illegally added in food (food letter [2014]843) [EB/OL]. (2014-09-29) http://www.nhfpc.gov.cn/sps/s5853/201409/64a8d549311a432c8df6fb446fbfa8cc.shtml.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RC,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RC,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GB 2763-202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maximum residue limits of pesticides in food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21.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RC,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RC,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GB 31650-2019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maximum residue limit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od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9.
[3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公开征求《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EB/OL]. (2020-11-23). https://www.samr.gov.cn/hd/zjdc/202011/t20201124_323851.html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Notice on public solicitation of comments on non-nutrient supplements (2020 version) of the list of permitted health food claims [EB/OL]. (2020-11-23). https://www.samr.gov.cn/hd/zjdc/202011/t20201124_323851.html.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7718-201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pre-packaged food labeling general rules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1.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28050-201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general rules for nutrition labeling of pre-packaged food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1.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134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13432-2013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pre-packaged special dietary food labeling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29924-2013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food additives labeling general rules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7027-2002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2.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20001.3-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20001.3-2001 standard compilation rules part 3: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coding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1.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孙婷婷,魏彤竹,王晓丹,王伟杰,李雪. 辽宁省2021—2022年餐饮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检测. 中国热带医学. 2024(02): 223-227 . 百度学术
2. 杨景,王崇林,张蕾. 2017—2021年德州市食品风险监测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情况. 中国当代医药. 2024(09): 141-143+148 . 百度学术
3. 贾伟娟,宋丽丽,张玲艳,王学理. 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2(06): 534-54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