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Data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19
-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梳理、挖掘和深度分析,找出潜在风险、预测风险变化趋势,以期为监管部门制定监督抽检计划、确定监管重点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进行风险排查和自我风险防控提供指导。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风险为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问题,累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73.57%;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品相关产品等共10大类,不合格率均在2.5%以上,抽样数占样本总数的42.34%;每年二季度食品安全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产地为广西的产品风险最高,不合格率为6.08%。结果表明,近三年食品安全整体形势较好,总体不合格率为1.94%,但在一些品类、指标、产地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进行重点关注。Abstract: The potential risks were found out and the trend of risk changes were predicted by sortting out, excavating and deeply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ampling inspection data from 2017 to 2019,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formulate a supervision sampling inspection plan and determine the focus of supervision, and to provide a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to investigate risk, prevent and control self-risk.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ain food safety problems wer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in excess of the limits and unqualified quality index, accounting for 73.5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unqualified items. Products with higher risks included 10 categories such as convenience foods, frozen beverages, and food-related products etc. Their unqualified rates were all above 2.5% and the sampling number accounted for 42.34%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s.The food safety risk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each ye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quarters.Compared with other origins, products from Guangxi had the highest risk, with an unqualified rate of 6.0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as good, with the food safety level improving year by year. The overall unqualified rate was 1.94%.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varying degrees of risk in some categories, indicators, and production areas, so regul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
Keywords:
- food safety /
- inspection and sampling /
- unqualified rate /
- risk indicator
-
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了大批的检测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挖掘内在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1-4]。同时,研究制定监督抽检方案的科学性[5-8]、分析监督抽检存在的问题[9-12],也有助于提升监督抽检工作的效率。
本文对2017~2019年期间国家级和各省级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汇总、整理,涉及样本总量超过178万批次[13-23]。通过对抽样时间、不合格项目、产品类别、产品产地等多维度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隐藏于大样本量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变化规律,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日常风险防控工作带来启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报告数据采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原食药监部门)公布的2017~2019年每期监督抽检公告数据,不包含地市级的监督抽检数据。
1.2 数据处理
鉴于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食品分类系统,为便于统计分析,食品伙伴网(北京富美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食品抽检细则、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及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对抽检产品进行分类,共涉及30大类产品。
利用食品伙伴网自主研发建设的“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系统”,对抽检数据进行多维度查询、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情况分析
2017~2019年,全国共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1786295 批次,涉及30 大类,不合格产品共34649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1.94%,整体形势向好;其中,2017抽检538081 批次,不合格10775 批次,不合格率2%;2018年抽检674881 批次,不合格13461 批次,不合格率1.99%;2019年抽检573333 批次,不合格10413批次,不合格率1.82%。对比三年的抽检数据发现,2018年抽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5.42%,三年来不合格率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详见图1。
主要发现的问题是: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其次是农兽药残留超标、污染物、标签和生物毒素等;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品相关产品、炒货及坚果制品、饮料、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饮环节产品、水产及其制品、糕点、蔬菜及其制品等。
2.2 各季度抽检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各季度的抽样量发现(详见表1),2018~2019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一季度和三季度抽样量相当,二季度抽样量相对较少,四季度是全年抽检的高峰期。通过对三年各季度抽检批次汇总分析发现,上述规律更加明显,各季度抽样量占全年抽样总量的比例依次为一季度21.69%、二季度16.60%、三季度23.69%、四季度38.04%。四季度抽检力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节日较多,正值国庆节、临近元旦和春节,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和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全年的抽检收尾工作,需要完成既定的抽检任务。
表 1 2017~2019年不同季度抽检情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sampling inspections in different quarters from 2017 to 2019季度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一 99546 2566 2.58 162432 2971 1.83 125395 2226 1.78 387373 7763 2.00 二 102590 2434 2.37 104452 2396 2.29 89512 1751 1.96 296554 6581 2.22 三 115454 2275 1.97 181858 3465 1.91 125474 1994 1.59 422786 7734 1.83 四 220491 3500 1.59 226139 4629 2.05 232952 4442 1.91 679582 12571 1.85 各季度不合格率对比发现(如图2所示),2017年二季度不合格率在四个季度中位列第二,为2.37%,仅次于一季度的2.58%;2018年和2019年二季度不合格率均高于其他季度,分别为2.29%和1.96%;汇总三年的数据,同样发现二季度的不合格率(2.22%)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度,其他季度不合格率分别为2.00%(一季度)、1.83%(三季度)和1.85%(四季度)。由此可以看出,每年二季度是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二季度总体不合格率为2.22%,高出三年总体不合格率(1.94%);建议监管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指标和高风险食品,加强监管和监督抽检力度。
二季度抽检发现问题较多的产品涉及食品相关产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水产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饮料、酒类、蔬菜及其制品、炒货及坚果制品等;其中食品相关产品连续三年不合格率均位列榜首,总体不合格率为7.38%,最高达9.42%(详见表2)。
表 2 2017~2019年二季度不合格产品情况Table 2. Unqualified products in the second quarters of 2017~2019序号 产品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食品相关产品 1224 113 9.23 2598 155 5.97 690 65 9.42 4512 333 7.38 2 方便食品 1185 41 3.46 1069 79 7.39 970 39 4.02 3224 159 4.93 3 冷冻饮品 339 21 6.19 195 4 2.05 142 4 2.82 676 29 4.29 4 水产及其制品 4748 192 4.04 6392 251 3.93 4951 152 3.07 16091 595 3.70 5 淀粉及淀粉制品 679 34 5.01 1213 36 2.97 1637 55 3.36 3529 125 3.54 6 饮料 8566 248 2.90 7125 368 5.16 4628 76 1.64 20319 692 3.41 7 酒类 8104 381 4.70 5394 146 2.71 4177 51 1.22 17675 578 3.27 8 蔬菜及其制品 6419 192 2.99 8492 184 2.17 10915 452 4.14 25826 828 3.21 9 炒货及坚果制品 1763 42 2.38 2517 92 3.66 1879 47 2.50 6159 181 2.94 10 餐饮环节产品 6202 85 1.37 6221 199 3.20 6027 250 4.15 18450 534 2.89 11 薯类和膨化食品 1340 37 2.76 1221 35 2.87 733 15 2.05 3294 87 2.64 12 蜂产品 1108 35 3.16 866 20 2.31 624 13 2.08 2598 68 2.62 13 糕点 10538 355 3.37 8802 204 2.32 8150 130 1.60 27490 689 2.51 14 蛋及蛋制品 1747 30 1.72 1814 46 2.54 2185 52 2.38 5746 128 2.23 15 食糖 821 25 3.05 546 7 1.28 263 1 0.38 1630 33 2.02 16 水果及其制品 3174 80 2.52 4598 102 2.22 4010 46 1.15 11782 228 1.94 17 特殊膳食食品 1543 31 2.01 1227 15 1.22 538 10 1.86 3308 56 1.69 18 调味品 3517 56 1.59 5076 84 1.65 3081 43 1.40 11674 183 1.57 19 食用油脂及其制品 5669 100 1.76 4003 58 1.45 2547 31 1.22 12219 189 1.55 20 罐头 621 21 3.38 864 5 0.58 659 5 0.76 2144 31 1.45 21 保健食品 1250 27 2.16 1756 30 1.71 3993 40 1.00 6999 97 1.39 22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 1986 35 1.76 1431 11 0.77 664 3 0.45 4081 49 1.20 23 肉及肉制品 12562 153 1.22 15181 145 0.96 11694 116 0.99 39437 414 1.05 24 豆及豆制品 955 9 0.94 2209 19 0.86 1887 14 0.74 5051 42 0.83 25 速冻食品 1106 14 1.27 1311 5 0.38 1071 4 0.37 3488 23 0.66 26 粮食及其制品 8405 47 0.56 6925 61 0.88 7023 23 0.33 22353 131 0.59 27 乳及乳制品 3568 18 0.50 3135 15 0.48 2158 10 0.46 8861 43 0.49 28 茶叶及相关制品 2528 11 0.44 2069 16 0.77 1968 4 0.20 6565 31 0.47 29 食品添加剂 852 1 0.12 171 3 1.75 128 0 0.00 1151 4 0.35 30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71 0 0.00 30 0 0.00 120 0 0.00 221 0 0.00 合计 102590 2434 2.37 104451 2395 2.29 89512 1751 1.96 296553 6580 2.22 风险较高的指标涉及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霉菌)、食品添加剂问题(铝的残留量、甜蜜素、二氧化硫、防腐剂)、质量指标(酒精度、过氧化值)、兽药残留(恩诺沙星)、重金属污染(镉)等,详见表3。其中,食品相关产品中主要发现的问题包括食品接触材料及容器存在包装标签、霉菌、容量、抗冲击、厚度等问题;食品机械设备存在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接地措施、能效等级、端子骚扰电压、电磁辐射骚扰等问题;洗涤剂/消毒剂存在总活性物含量、甲醛迁移量、菌落总数等问题。方便食品和冷冻饮品主要风险是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食品添加剂(甜蜜素、胭脂红、亮蓝);水产及其制品主要风险是镉、恩诺沙星、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淀粉及淀粉制品主要风险是铝的残留量、菌落总数、二氧化硫残留量、霉菌和酵母、苯甲酸;饮料主要风险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锶、锌、碘化物等;酒类主要风险是酒精度、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氰化物;蔬菜及其制品主要风险是苯甲酸、 二氧化硫残留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大肠菌群;炒货及坚果制品主要风险是过氧化值、霉菌、二氧化硫残留量、酸价/酸值、黄曲霉毒素。
表 3 2017~2019年二季度不合格指标情况Table 3. Unqualified indicators in the second quarters of 2017~2019序号 指标名称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1 菌落总数 222 7.91 275 9.85 120 6.36 617 8.24 2 铜绿假单胞菌 119 4.24 252 9.02 38 2.01 409 5.46 3 大肠菌群 103 3.67 152 5.44 149 7.90 404 5.40 4 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 79 2.81 103 3.69 155 8.22 337 4.50 5 酒精度 204 7.26 66 2.36 36 1.91 306 4.09 6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156 5.56 101 3.62 15 0.80 272 3.63 7 二氧化硫残留量 99 3.53 81 2.90 78 4.14 258 3.45 8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
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100 3.56 83 2.97 56 2.97 239 3.19 9 过氧化值 87 3.10 79 2.83 55 2.92 221 2.95 10 酸价/酸值 96 3.42 60 2.15 45 2.39 201 2.68 11 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
与环丙沙星之和计)42 1.50 75 2.69 80 4.24 197 2.63 1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以脱氢乙酸计)75 2.67 71 2.54 50 2.65 196 2.62 13 霉菌 70 2.49 86 3.08 34 1.80 190 2.54 14 镉(以Cd计) 16 0.57 102 3.65 65 3.45 183 2.44 15 腐霉利 25 0.89 29 1.04 121 6.42 175 2.34 16 苯甲酸及其钠盐
(以苯甲酸计)63 2.24 74 2.65 29 1.54 166 2.22 2.3 不合格项目对比情况
通过对34649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共涉及10大类、473个指标、39182个项次不合格。主要发现的问题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26.73%)、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24.38%)和质量指标(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22.46%),累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73.57%;其次是农兽药残留超标(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17.34%)、污染物(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5.27%)、标签(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2.06%)和生物毒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生产工艺不合理,关键工艺控制不当,产品的储藏、运输温度不符合要求,或因包装不严、破损等问题造成二次污染[24]。农兽药残留超标主要原因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 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滥用杀虫剂、抗生素等农兽药,或者农兽药使用时未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另外也有可能是长期不规范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蓄积,进而导致农药、兽药在产品中的再残留[25-26]。
此外,还有少量产品存在非法添加的现象,见表4。由表4可知,控制好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和质量指标、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可以解决七成以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同时能管理好农兽药的正确使用,就能控制食品中九成以上的风险。
表 4 2017~2019年主要不合格项目统计Table 4. Statistics of main unqualified indicators in 2017~2019序号 指标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1 微生物 3171 25.90 4303 27.94 2998 25.99 10472 26.73 2 食品添加剂 3375 27.56 3698 24.01 2480 21.50 9553 24.38 3 质量指标 3122 25.50 3516 22.83 2164 18.76 8802 22.46 4 兽药 968 7.91 1446 9.39 1514 13.13 3928 10.03 5 农药 483 3.94 1052 6.83 1331 11.54 2866 7.31 6 污染物 602 4.92 735 4.77 728 6.31 2065 5.27 7 标签 241 1.97 364 2.36 203 1.76 808 2.06 8 生物毒素 91 0.74 172 1.12 95 0.82 358 0.91 9 非法添加 50 0.41 49 0.32 22 0.19 121 0.31 10 其他类 142 1.16 67 0.44 209 0.53 11 合计 12245 100.01 15402 100.01 11535 100.00 39182 100.00 注:其他类包括包装要求、净含量、规格等。 2017~2019年,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存在的问题有逐年好转的趋势(如图3所示),其中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27.56%、24.01%和21.50%,质量指标依次为25.50%、22.83%和18.76%,三年来两者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下降了6.06%和6.74%;但是农兽药和污染物的问题却有所上升,尤其是农兽药问题较为突出,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百分比从2017年的11.85%升至2019年的24.67%,上升了12.82%,翻倍增长,应引起监管部门和种养殖企业、农户的足够重视。
2.4 不同产品类别的风险分析
2017~2019年,每年的抽检产品类别都覆盖了30大类;其中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安全状况最好,全部合格;另外,罐头、糖果及巧克力制品、豆及豆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速冻食品、粮食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八类食品的风险较低,不合格率均小于1%。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品相关产品、炒货及坚果制品、饮料、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饮环节产品、水产及其制品、糕点、蔬菜及其制品等,不合格率均在2.5%以上,详见表5。
表 5 各类产品抽检情况Table 5. Sampling inspection status of various products序号 产品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方便食品 7657 311 4.06 9072 483 5.32 7454 282 3.78 24183 1076 4.45 2 冷冻饮品 2977 126 4.23 2962 117 3.95 2660 109 4.10 8599 352 4.09 3 食品相关产品 13069 533 4.08 17742 769 4.33 8575 298 3.48 39386 1600 4.06 4 炒货及坚果制品 10224 328 3.21 14426 485 3.36 12625 394 3.12 37275 1207 3.24 5 饮料 41886 1419 3.39 42075 1452 3.45 34220 948 2.77 118181 3819 3.23 6 淀粉及淀粉制品 5404 153 2.83 7920 285 3.60 7761 197 2.54 21085 635 3.01 7 餐饮环节产品 34854 865 2.48 52678 1748 3.32 38681 1141 2.95 126213 3754 2.97 8 水产及其制品 28441 770 2.71 36833 1099 2.98 34556 1053 3.05 99830 2922 2.93 9 糕点 42075 1291 3.07 46378 1357 2.93 40126 1014 2.53 128579 3662 2.85 10 蔬菜及其制品 39829 839 2.11 58523 1296 2.21 54633 1705 3.12 152985 3840 2.51 11 蜂产品 5667 126 2.22 5948 106 1.78 4588 163 3.55 16203 395 2.44 12 薯类和膨化食品 5700 131 2.30 6851 169 2.47 5145 100 1.94 17696 400 2.26 13 食糖 2817 68 2.41 2924 52 1.78 2400 59 2.46 8141 179 2.20 14 酒类 31442 941 2.99 35861 663 1.85 32149 472 1.47 99452 2076 2.09 15 蛋及蛋制品 9021 120 1.33 13484 311 2.31 12946 210 1.62 35451 641 1.81 16 水果及其制品 18274 336 1.84 28994 494 1.70 27457 346 1.26 74725 1176 1.57 17 调味品 20225 410 2.03 29660 441 1.49 27663 344 1.24 77548 1195 1.54 18 食用油脂及其制品 22877 445 1.95 24525 298 1.22 19036 208 1.09 66438 951 1.43 19 特殊膳食食品 5877 87 1.48 5968 45 0.75 3357 48 1.43 15202 180 1.18 20 肉及肉制品 69169 843 1.22 91954 933 1.01 76410 852 1.12 237533 2628 1.11 21 保健食品 6044 76 1.26 8969 107 1.19 8749 61 0.70 23762 244 1.03 22 罐头 5821 51 0.88 6571 47 0.72 4413 38 0.86 16805 136 0.81 23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 8965 71 0.79 10922 82 0.75 7865 47 0.60 27752 200 0.72 24 豆及豆制品 9309 89 0.96 13359 80 0.60 12832 62 0.48 35500 231 0.65 25 茶叶及相关制品 17685 81 0.46 20630 110 0.53 16287 67 0.41 54602 258 0.47 26 速冻食品 11487 57 0.50 13314 73 0.55 10082 32 0.32 34883 162 0.46 27 粮食及其制品 46408 156 0.34 47402 281 0.59 44349 130 0.29 138159 567 0.41 28 乳及乳制品 11256 50 0.44 15272 65 0.43 13222 28 0.21 39750 143 0.36 29 食品添加剂 3241 2 0.06 3163 13 0.41 2537 5 0.20 8941 20 0.22 30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381 0 0.00 500 0 0.00 555 0 0.00 1436 0 0.00 合计 538082 10775 57.61 674880 13461 57.59 573333 10413 52.69 1786295 34649 1.94 其中,方便食品三年总体不合格率最高,为4.45%,主要存在的风险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63.64%)、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占不合格总项次的22.17%)、质量指标以及污染物问题(占不合格总项次的9.92%)等;其次是冷冻饮品,不合格率为4.09%,主要风险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89.89%);食品相关产品的主要风险是质量指标(占不合格总项次的81.58%);炒货及坚果制品主要风险是质量指标(占不合格总项次的55.54%)、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22.23%)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占不合格总项次的16.25%);饮料的主要风险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71.86%,其中涉及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产品全部为包装饮用水)和质量指标问题(占不合格总项次的18.24%);淀粉及淀粉制品主要风险是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占不合格总项次的66.76%)和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30.15%);餐饮环节产品主要风险是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占不合格总项次的50.96%)和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29.53%);水产及其制品主要风险是兽药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60.56%)和污染物问题(占不合格总项次的22.14%);糕点主要风险是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占不合格总项次的39.27%)、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34.90%)和质量指标问题(占不合格总项次的22.86%);蔬菜及其制品主要风险是农药污染(占不合格总项次的58.07%)和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占不合格总项次的33.15%);详见表6。
表 6 风险较高的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Table 6. Main problems with higher-risk products序号 产品类别 不合格率(%) 主要不合格指标 占不合格项次
的百分比(%)1 方便食品 4.45 微生物:菌落总数(458项次)、霉菌(247项次)、大肠菌群(112项次) 63.64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161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73项次)、安赛蜜(16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16项次) 22.17 质量指标:酸价/酸值(99项次)、过氧化值(28项次) 9.92 污染物:铅(以Pb计)(27项次) 2.17 2 冷冻饮品 4.09 微生物:大肠菌群(230项次)、菌落总数(197项次) 89.89 质量指标:蛋白质(26项次) 5.68 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10项次) 2.74 3 食品相关产品 4.06 质量指标:接地措施(152项次)、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145项次)、结构(99项次)、感官(73项次)、非正常工作(70项次)、容量(69项次)、触电防护(61项次)、溶剂残留量(59项次)、特定迁移/残留(45项次)、输入功率和电流(45项次) 81.58 其他类:包装要求(186项次)、规格(11项次) 8.57 标签:标签标识(168项次) 7.45 微生物:霉菌(29项次) 1.63 4 炒货及坚果制品 3.24 质量指标:过氧化值(499项次)、酸价/酸值(188项次) 55.54 微生物:霉菌(190项次)、大肠菌群(82项次) 22.23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178项次)、糖精钠(11项次) 16.25 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57项次) 4.61 5 饮料 3.23 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2342项次)、菌落总数(308项次)、大肠菌群(290项次)、霉菌(78项次)、酵母菌(63项次) 71.86 质量指标:溴酸盐(199项次)、耗氧量(137项次)、蛋白质(116项次)、偏硅酸(49项次)、锶(46项次)、余氯(游离氯)(31项次)、咖啡因(23项次) 18.24 污染物:亚硝酸盐(163项次) 4.24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30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28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19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8项次) 3.56 标签:标签标识(35项次)、字符高度(14项次)、配料表(13项次) 2.10 6 淀粉及淀粉制品 3.01 食品添加剂: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57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79项次) 66.76 微生物:菌落总数(104项次)、霉菌和酵母(55项次)、霉菌(28项次)、大肠菌群(18项次) 30.15 污染物:铅(以Pb计)(16项次) 2.35 7 餐饮环节产品 2.97 食品添加剂: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227项次)、亚硝酸盐(216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206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37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72项次)、糖精钠(69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46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38项次)安赛蜜(17项次) 50.96 微生物:大肠菌群(1149项次)、霉菌(30项次)、菌落总数(18项次) 29.53 质量指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394项次)、极性组分(19项次)、过氧化值(15项次) 11.14 兽药:氯霉素(30项次)、孔雀石绿(27项次)、莱克多巴胺(22项次)、克伦特罗(18项次) 3.41 污染物:铅(以Pb计)(44项次)、铬(以Cr计)(24项次)、亚硝酸盐(18项次) 2.15 非法添加:罂粟碱(11项次)、那可丁(11项次)、吗啡(10项次) 1.41 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36项次) 0.88 8 水产及其制品 2.93 兽药;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577项次)、孔雀石绿(356项次)、呋喃西林代谢物(215项次)、氯霉素(176项次)、氧氟沙星(167项次)、呋喃唑酮代谢物(158项次)、地西泮(64项次)、磺胺类(总量)(42项次)、恩诺沙星(29项次) 60.56 污染物:镉(以Cd计)(503项次)、N-二甲基亚硝胺(144项次)、铅(以Pb计)(17项次) 22.14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85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48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46项次)、胭脂红及其铝色淀(31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25项次) 8.88 微生物:菌落总数(155项次)、大肠菌群(31项次) 6.17 质量指标:挥发性盐基氮(48项次)、组胺(12项次) 2.25 9 糕点 2.85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903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751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88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178项次)、纳他霉素(80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53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27项次)、柠檬黄及其铝色淀(26项次)、亮蓝及其铝色淀(20项次) 39.27 微生物:菌落总数(975项次)、霉菌(547项次)、大肠菌群(303项次) 34.90 质量指标:过氧化值(542项次)、酸价/酸值(480项次)、过氧化值(542项次) 22.86 标签:脂肪(58项次)、能量(47项次)、钠(34项次)、标签标识(31项次)、碳水化合物(27项次)
非法添加:富马酸二甲酯(19项次)2.34 10 蔬菜及其制品 2.51 农药:毒死蜱(606项次)、腐霉利(511项次)、4-氯苯氧乙酸钠(331项次)、克百威(236项次)、氧乐果(181项次)、氟虫腈(107项次)、甲拌磷(77项次)、灭蝇胺(54项次)、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8项次)、啶虫脒(36项次) 58.07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582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283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213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68项次)、糖精钠(56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53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49项次)、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23项次)、亚硫酸盐(21项次) 33.15 污染物:镉(以Cd计)(215项次)、铅(以Pb计)(79项次) 7.85 微生物:大肠菌群(27项次) 0.78 2.5 不同食品产地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2017~2019年抽检产品的产地进行分析发现,产品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外进口,还有部分产品产地不详。产地为山东、广东、江苏、河南的产品被抽检的批次较多,三年抽样总数累计均在8万批次以上;其次是福建、上海、浙江、黑龙江、湖北、四川、河北、安徽和北京,累计抽样批次均在5万以上或接近5万;产地来自上述13个省市的产品累计抽样总批次为926980,占抽样总批次的一半以上(51.89%),如表7所示。因此,从源头上控制好食品主产区的安全问题,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其他地区的食品安全,也可以节省监管成本。
表 7 各产地抽检情况对比Table 7. Statistics of sampling inspections from different origins序号 产地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广西 6831 452 6.62 7670 390 5.08 2450 188 7.67 16951 1030 6.08 2 西藏 95 0 0.00 560 24 4.29 114 2 1.75 769 26 3.38 3 新疆 10737 472 4.40 12036 293 2.43 10162 292 2.87 32935 1057 3.21 4 江西 9694 228 2.35 9228 340 3.68 9404 273 2.90 28326 841 2.97 5 甘肃 6272 224 3.57 8455 243 2.87 4870 113 2.32 19597 580 2.96 6 青海 2551 41 1.61 4233 188 4.44 4035 70 1.73 10819 299 2.76 7 宁夏 3698 84 2.27 5558 142 2.55 5708 160 2.80 14964 386 2.58 8 贵州 8733 180 2.06 9630 381 3.96 17922 373 2.08 36285 934 2.57 9 河南 33142 831 2.51 32764 815 2.49 22852 612 2.68 88758 2258 2.54 10 重庆 17646 661 3.75 11417 169 1.48 12043 182 1.51 41106 1012 2.46 11 安徽 17020 455 2.67 19529 530 2.71 14889 278 1.87 51438 1263 2.46 12 山西 5165 180 3.48 6345 131 2.06 8037 166 2.07 19547 477 2.44 13 海南 3089 91 2.95 2660 66 2.48 2609 46 1.76 8358 203 2.43 14 陕西 7242 136 1.88 7940 147 1.85 9239 289 3.13 24421 572 2.34 15 湖南 13026 478 3.67 10573 255 2.41 18771 201 1.07 42370 934 2.20 16 广东 33739 677 2.01 40110 988 2.46 37143 713 1.92 110992 2378 2.14 17 不详 95551 1636 1.71 163685 3442 2.10 130619 2996 2.29 389855 8074 2.07 18 浙江 15484 269 1.74 24234 526 2.17 18784 338 1.80 58502 1133 1.94 19 山东 33242 742 2.23 49295 866 1.76 33400 524 1.57 115937 2132 1.84 20 吉林 9974 205 2.06 14632 308 2.10 16155 234 1.45 40761 747 1.83 21 四川 15251 219 1.44 20861 427 2.05 17999 331 1.84 54111 977 1.81 22 湖北 24479 460 1.88 16679 288 1.73 14171 215 1.52 55329 963 1.74 23 台湾 171 1 0.58 218 5 2.29 86 2 2.33 475 8 1.68 24 进口 4861 112 2.30 4972 45 0.91 2914 49 1.68 12747 206 1.62 25 辽宁 12377 236 1.91 14515 202 1.39 13099 191 1.46 39991 629 1.57 26 江苏 28619 368 1.29 40644 694 1.71 28971 475 1.64 98234 1537 1.56 27 黑龙江 15050 235 1.56 18937 288 1.52 22003 263 1.20 55990 786 1.40 28 内蒙古 6365 106 1.67 6828 125 1.83 7257 52 0.72 20450 283 1.38 29 云南 5493 91 1.66 6802 40 0.59 7147 134 1.87 19442 265 1.36 30 香港 190 1 0.53 29 1 3.45 26 1 3.85 245 3 1.22 31 河北 15021 173 1.15 19215 295 1.54 17706 167 0.94 51942 635 1.22 32 天津 14943 188 1.26 14175 164 1.16 9779 97 0.99 38897 449 1.15 33 福建 24586 256 1.04 29268 309 1.06 16483 178 1.08 70337 743 1.06 34 北京 14215 106 0.75 18973 213 1.12 16414 94 0.57 49602 413 0.83 35 上海 23526 181 0.77 22211 121 0.54 20071 114 0.57 65808 416 0.63 36 澳门 3 0 0.00 1 0 0.00 4 0 0.00 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产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合格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产地涉及广西、西藏、新疆、江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河南、重庆、安徽、山西、海南、陕西、湖南、广东16个省市。其中,风险较高的产地为前六个省份,主要集中于西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尤其是来自广西的产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不合格率为6.08%,高出平均水平(1.94%)的3倍以上;这可能与当地的技术水平、资金支持、人员素质、政策落实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相关部门进行重点研究和加强监管力度。
这些不合格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产地中,河南、安徽和广东属于抽样批次较大的省份,需要引起关注;而同样抽样数较多的北京、上海、福建、河北、黑龙江、江苏,产品安全状况较好,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不合格率均在1%以内,说明当地的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均能很好地各尽其责,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鉴于产地来自广西的产品不合格率较高,为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不合格产品的种类及主要风险指标,对广西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合格率位列前10的产品涉及饮料、水产及其制品、糕点、调味品、酒类、方便食品、蔬菜及其制品、冷冻饮品、餐饮环节产品、水果及其制品,不合格率最低的产品也达到7.55%。其中饮料风险最高,共抽检1583个产品,有188个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11.88%,主要风险是微生物污染,涉及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酵母菌等,合计达145项次;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溴酸盐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全部为包装饮用水,按照包装规格分析,桶装水占饮用水不合格总数的82.71%,因此桶装水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其次是质量指标问题,涉及蛋白质、溴酸盐、二氧化碳气容量等,合计达48项次。水产及其制品和糕点的风险也比较高,不合格率分别为9.84%和9.48%,水产及其制品的主要问题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胭脂红以及检出非法添加物孔雀石绿;糕点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以及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问题,其他几类产品的情况详见表8。
表 8 产地为广西的高风险产品情况Table 8. Situation of high-risk products produced in Guangxi序号 产品类别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主要不合格指标 1 饮料 1583 188 11.88 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81项次)、菌落总数(40项次)、霉菌(12项次)、大肠菌群(7项次)、酵母菌(5项次) 质量指标:蛋白质(22项次)、溴酸盐(20项次)、二氧化碳气容量(6项次) 2 水产及其制品 244 24 9.84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及其铝色淀(16项次) 兽药:孔雀石绿(3项次) 3 糕点 2712 257 9.48 微生物:菌落总数(73项次)、霉菌(43项次)、大肠菌群(18项次)、沙门氏菌(4项次)、金黄色葡萄球菌(3项次)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54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33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1项次)、糖精钠(13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7项次)、三氯蔗糖(6项次)、纳他霉素(4项次) 质量指标:酸价/酸值(50项次)、过氧化值(18项次) 4 调味品 346 31 8.96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9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3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3项次)、 质量指标:总酸(以乙酸计)、(6项次)、谷氨酸钠(6项次) 5 酒类 720 62 8.61 质量指标:酒精度(35项次)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20项次) 标签:酒精度(4项次) 6 方便食品 1068 89 8.33 微生物:菌落总数(32项次)、霉菌(25项次)、大肠菌群(17项次)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25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4项次) 7 蔬菜及其制品 444 37 8.33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24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7(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6项次) 8 冷冻饮品 177 14 7.91 微生物:大肠菌群(12项次)、菌落总数(10项次) 9 餐饮环节产品 156 12 7.69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5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项次) 10 水果及其制品 384 29 7.55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16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项次)、 微生物:菌落总数(5项次)、霉菌(3项次) 3. 结论
2017~2019年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稳中有升,抽检产品涉及30大类食品、产地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基本涵盖了所有品类、所有地区,说明监管无死角、抽检全覆盖。抽检结果表明,可可及焙烤咖啡、罐头、糖果及巧克力制品、豆及豆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速冻食品、粮食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九类食品的风险较低,不合格率均小于1%。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年二季度为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问题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风险指标,同时,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问题有逐年好转趋势,农兽药问题呈现倍增态势,需要提高警惕;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品相关产品、炒货及坚果制品、饮料、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饮环节产品、水产及其制品、糕点、蔬菜及其制品等10大类产品风险较高;广西、西藏、新疆、江西、甘肃和青海等6个省份生产的产品问题较大。
综上所述,虽然食品安全整体形势较好,但在一些品类、指标、产地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和食品企业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方案、采取合理措施,以期降低风险隐患,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
表 1 2017~2019年不同季度抽检情况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sampling inspections in different quarters from 2017 to 2019
季度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一 99546 2566 2.58 162432 2971 1.83 125395 2226 1.78 387373 7763 2.00 二 102590 2434 2.37 104452 2396 2.29 89512 1751 1.96 296554 6581 2.22 三 115454 2275 1.97 181858 3465 1.91 125474 1994 1.59 422786 7734 1.83 四 220491 3500 1.59 226139 4629 2.05 232952 4442 1.91 679582 12571 1.85 表 2 2017~2019年二季度不合格产品情况
Table 2 Unqualified products in the second quarters of 2017~2019
序号 产品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食品相关产品 1224 113 9.23 2598 155 5.97 690 65 9.42 4512 333 7.38 2 方便食品 1185 41 3.46 1069 79 7.39 970 39 4.02 3224 159 4.93 3 冷冻饮品 339 21 6.19 195 4 2.05 142 4 2.82 676 29 4.29 4 水产及其制品 4748 192 4.04 6392 251 3.93 4951 152 3.07 16091 595 3.70 5 淀粉及淀粉制品 679 34 5.01 1213 36 2.97 1637 55 3.36 3529 125 3.54 6 饮料 8566 248 2.90 7125 368 5.16 4628 76 1.64 20319 692 3.41 7 酒类 8104 381 4.70 5394 146 2.71 4177 51 1.22 17675 578 3.27 8 蔬菜及其制品 6419 192 2.99 8492 184 2.17 10915 452 4.14 25826 828 3.21 9 炒货及坚果制品 1763 42 2.38 2517 92 3.66 1879 47 2.50 6159 181 2.94 10 餐饮环节产品 6202 85 1.37 6221 199 3.20 6027 250 4.15 18450 534 2.89 11 薯类和膨化食品 1340 37 2.76 1221 35 2.87 733 15 2.05 3294 87 2.64 12 蜂产品 1108 35 3.16 866 20 2.31 624 13 2.08 2598 68 2.62 13 糕点 10538 355 3.37 8802 204 2.32 8150 130 1.60 27490 689 2.51 14 蛋及蛋制品 1747 30 1.72 1814 46 2.54 2185 52 2.38 5746 128 2.23 15 食糖 821 25 3.05 546 7 1.28 263 1 0.38 1630 33 2.02 16 水果及其制品 3174 80 2.52 4598 102 2.22 4010 46 1.15 11782 228 1.94 17 特殊膳食食品 1543 31 2.01 1227 15 1.22 538 10 1.86 3308 56 1.69 18 调味品 3517 56 1.59 5076 84 1.65 3081 43 1.40 11674 183 1.57 19 食用油脂及其制品 5669 100 1.76 4003 58 1.45 2547 31 1.22 12219 189 1.55 20 罐头 621 21 3.38 864 5 0.58 659 5 0.76 2144 31 1.45 21 保健食品 1250 27 2.16 1756 30 1.71 3993 40 1.00 6999 97 1.39 22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 1986 35 1.76 1431 11 0.77 664 3 0.45 4081 49 1.20 23 肉及肉制品 12562 153 1.22 15181 145 0.96 11694 116 0.99 39437 414 1.05 24 豆及豆制品 955 9 0.94 2209 19 0.86 1887 14 0.74 5051 42 0.83 25 速冻食品 1106 14 1.27 1311 5 0.38 1071 4 0.37 3488 23 0.66 26 粮食及其制品 8405 47 0.56 6925 61 0.88 7023 23 0.33 22353 131 0.59 27 乳及乳制品 3568 18 0.50 3135 15 0.48 2158 10 0.46 8861 43 0.49 28 茶叶及相关制品 2528 11 0.44 2069 16 0.77 1968 4 0.20 6565 31 0.47 29 食品添加剂 852 1 0.12 171 3 1.75 128 0 0.00 1151 4 0.35 30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71 0 0.00 30 0 0.00 120 0 0.00 221 0 0.00 合计 102590 2434 2.37 104451 2395 2.29 89512 1751 1.96 296553 6580 2.22 表 3 2017~2019年二季度不合格指标情况
Table 3 Unqualified indicators in the second quarters of 2017~2019
序号 指标名称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不合格数
(批次)占不合格总数
百分比(%)1 菌落总数 222 7.91 275 9.85 120 6.36 617 8.24 2 铜绿假单胞菌 119 4.24 252 9.02 38 2.01 409 5.46 3 大肠菌群 103 3.67 152 5.44 149 7.90 404 5.40 4 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 79 2.81 103 3.69 155 8.22 337 4.50 5 酒精度 204 7.26 66 2.36 36 1.91 306 4.09 6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156 5.56 101 3.62 15 0.80 272 3.63 7 二氧化硫残留量 99 3.53 81 2.90 78 4.14 258 3.45 8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
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100 3.56 83 2.97 56 2.97 239 3.19 9 过氧化值 87 3.10 79 2.83 55 2.92 221 2.95 10 酸价/酸值 96 3.42 60 2.15 45 2.39 201 2.68 11 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
与环丙沙星之和计)42 1.50 75 2.69 80 4.24 197 2.63 1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以脱氢乙酸计)75 2.67 71 2.54 50 2.65 196 2.62 13 霉菌 70 2.49 86 3.08 34 1.80 190 2.54 14 镉(以Cd计) 16 0.57 102 3.65 65 3.45 183 2.44 15 腐霉利 25 0.89 29 1.04 121 6.42 175 2.34 16 苯甲酸及其钠盐
(以苯甲酸计)63 2.24 74 2.65 29 1.54 166 2.22 表 4 2017~2019年主要不合格项目统计
Table 4 Statistics of main unqualified indicators in 2017~2019
序号 指标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不合格
项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
的百分比(%)1 微生物 3171 25.90 4303 27.94 2998 25.99 10472 26.73 2 食品添加剂 3375 27.56 3698 24.01 2480 21.50 9553 24.38 3 质量指标 3122 25.50 3516 22.83 2164 18.76 8802 22.46 4 兽药 968 7.91 1446 9.39 1514 13.13 3928 10.03 5 农药 483 3.94 1052 6.83 1331 11.54 2866 7.31 6 污染物 602 4.92 735 4.77 728 6.31 2065 5.27 7 标签 241 1.97 364 2.36 203 1.76 808 2.06 8 生物毒素 91 0.74 172 1.12 95 0.82 358 0.91 9 非法添加 50 0.41 49 0.32 22 0.19 121 0.31 10 其他类 142 1.16 67 0.44 209 0.53 11 合计 12245 100.01 15402 100.01 11535 100.00 39182 100.00 注:其他类包括包装要求、净含量、规格等。 表 5 各类产品抽检情况
Table 5 Sampling inspection status of various products
序号 产品类别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方便食品 7657 311 4.06 9072 483 5.32 7454 282 3.78 24183 1076 4.45 2 冷冻饮品 2977 126 4.23 2962 117 3.95 2660 109 4.10 8599 352 4.09 3 食品相关产品 13069 533 4.08 17742 769 4.33 8575 298 3.48 39386 1600 4.06 4 炒货及坚果制品 10224 328 3.21 14426 485 3.36 12625 394 3.12 37275 1207 3.24 5 饮料 41886 1419 3.39 42075 1452 3.45 34220 948 2.77 118181 3819 3.23 6 淀粉及淀粉制品 5404 153 2.83 7920 285 3.60 7761 197 2.54 21085 635 3.01 7 餐饮环节产品 34854 865 2.48 52678 1748 3.32 38681 1141 2.95 126213 3754 2.97 8 水产及其制品 28441 770 2.71 36833 1099 2.98 34556 1053 3.05 99830 2922 2.93 9 糕点 42075 1291 3.07 46378 1357 2.93 40126 1014 2.53 128579 3662 2.85 10 蔬菜及其制品 39829 839 2.11 58523 1296 2.21 54633 1705 3.12 152985 3840 2.51 11 蜂产品 5667 126 2.22 5948 106 1.78 4588 163 3.55 16203 395 2.44 12 薯类和膨化食品 5700 131 2.30 6851 169 2.47 5145 100 1.94 17696 400 2.26 13 食糖 2817 68 2.41 2924 52 1.78 2400 59 2.46 8141 179 2.20 14 酒类 31442 941 2.99 35861 663 1.85 32149 472 1.47 99452 2076 2.09 15 蛋及蛋制品 9021 120 1.33 13484 311 2.31 12946 210 1.62 35451 641 1.81 16 水果及其制品 18274 336 1.84 28994 494 1.70 27457 346 1.26 74725 1176 1.57 17 调味品 20225 410 2.03 29660 441 1.49 27663 344 1.24 77548 1195 1.54 18 食用油脂及其制品 22877 445 1.95 24525 298 1.22 19036 208 1.09 66438 951 1.43 19 特殊膳食食品 5877 87 1.48 5968 45 0.75 3357 48 1.43 15202 180 1.18 20 肉及肉制品 69169 843 1.22 91954 933 1.01 76410 852 1.12 237533 2628 1.11 21 保健食品 6044 76 1.26 8969 107 1.19 8749 61 0.70 23762 244 1.03 22 罐头 5821 51 0.88 6571 47 0.72 4413 38 0.86 16805 136 0.81 23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 8965 71 0.79 10922 82 0.75 7865 47 0.60 27752 200 0.72 24 豆及豆制品 9309 89 0.96 13359 80 0.60 12832 62 0.48 35500 231 0.65 25 茶叶及相关制品 17685 81 0.46 20630 110 0.53 16287 67 0.41 54602 258 0.47 26 速冻食品 11487 57 0.50 13314 73 0.55 10082 32 0.32 34883 162 0.46 27 粮食及其制品 46408 156 0.34 47402 281 0.59 44349 130 0.29 138159 567 0.41 28 乳及乳制品 11256 50 0.44 15272 65 0.43 13222 28 0.21 39750 143 0.36 29 食品添加剂 3241 2 0.06 3163 13 0.41 2537 5 0.20 8941 20 0.22 30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381 0 0.00 500 0 0.00 555 0 0.00 1436 0 0.00 合计 538082 10775 57.61 674880 13461 57.59 573333 10413 52.69 1786295 34649 1.94 表 6 风险较高的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
Table 6 Main problems with higher-risk products
序号 产品类别 不合格率(%) 主要不合格指标 占不合格项次
的百分比(%)1 方便食品 4.45 微生物:菌落总数(458项次)、霉菌(247项次)、大肠菌群(112项次) 63.64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161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73项次)、安赛蜜(16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16项次) 22.17 质量指标:酸价/酸值(99项次)、过氧化值(28项次) 9.92 污染物:铅(以Pb计)(27项次) 2.17 2 冷冻饮品 4.09 微生物:大肠菌群(230项次)、菌落总数(197项次) 89.89 质量指标:蛋白质(26项次) 5.68 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10项次) 2.74 3 食品相关产品 4.06 质量指标:接地措施(152项次)、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145项次)、结构(99项次)、感官(73项次)、非正常工作(70项次)、容量(69项次)、触电防护(61项次)、溶剂残留量(59项次)、特定迁移/残留(45项次)、输入功率和电流(45项次) 81.58 其他类:包装要求(186项次)、规格(11项次) 8.57 标签:标签标识(168项次) 7.45 微生物:霉菌(29项次) 1.63 4 炒货及坚果制品 3.24 质量指标:过氧化值(499项次)、酸价/酸值(188项次) 55.54 微生物:霉菌(190项次)、大肠菌群(82项次) 22.23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178项次)、糖精钠(11项次) 16.25 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57项次) 4.61 5 饮料 3.23 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2342项次)、菌落总数(308项次)、大肠菌群(290项次)、霉菌(78项次)、酵母菌(63项次) 71.86 质量指标:溴酸盐(199项次)、耗氧量(137项次)、蛋白质(116项次)、偏硅酸(49项次)、锶(46项次)、余氯(游离氯)(31项次)、咖啡因(23项次) 18.24 污染物:亚硝酸盐(163项次) 4.24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30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28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19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8项次) 3.56 标签:标签标识(35项次)、字符高度(14项次)、配料表(13项次) 2.10 6 淀粉及淀粉制品 3.01 食品添加剂: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57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79项次) 66.76 微生物:菌落总数(104项次)、霉菌和酵母(55项次)、霉菌(28项次)、大肠菌群(18项次) 30.15 污染物:铅(以Pb计)(16项次) 2.35 7 餐饮环节产品 2.97 食品添加剂: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227项次)、亚硝酸盐(216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206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37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72项次)、糖精钠(69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46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38项次)安赛蜜(17项次) 50.96 微生物:大肠菌群(1149项次)、霉菌(30项次)、菌落总数(18项次) 29.53 质量指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394项次)、极性组分(19项次)、过氧化值(15项次) 11.14 兽药:氯霉素(30项次)、孔雀石绿(27项次)、莱克多巴胺(22项次)、克伦特罗(18项次) 3.41 污染物:铅(以Pb计)(44项次)、铬(以Cr计)(24项次)、亚硝酸盐(18项次) 2.15 非法添加:罂粟碱(11项次)、那可丁(11项次)、吗啡(10项次) 1.41 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36项次) 0.88 8 水产及其制品 2.93 兽药;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577项次)、孔雀石绿(356项次)、呋喃西林代谢物(215项次)、氯霉素(176项次)、氧氟沙星(167项次)、呋喃唑酮代谢物(158项次)、地西泮(64项次)、磺胺类(总量)(42项次)、恩诺沙星(29项次) 60.56 污染物:镉(以Cd计)(503项次)、N-二甲基亚硝胺(144项次)、铅(以Pb计)(17项次) 22.14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85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48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46项次)、胭脂红及其铝色淀(31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25项次) 8.88 微生物:菌落总数(155项次)、大肠菌群(31项次) 6.17 质量指标:挥发性盐基氮(48项次)、组胺(12项次) 2.25 9 糕点 2.85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903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751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88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178项次)、纳他霉素(80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53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27项次)、柠檬黄及其铝色淀(26项次)、亮蓝及其铝色淀(20项次) 39.27 微生物:菌落总数(975项次)、霉菌(547项次)、大肠菌群(303项次) 34.90 质量指标:过氧化值(542项次)、酸价/酸值(480项次)、过氧化值(542项次) 22.86 标签:脂肪(58项次)、能量(47项次)、钠(34项次)、标签标识(31项次)、碳水化合物(27项次)
非法添加:富马酸二甲酯(19项次)2.34 10 蔬菜及其制品 2.51 农药:毒死蜱(606项次)、腐霉利(511项次)、4-氯苯氧乙酸钠(331项次)、克百威(236项次)、氧乐果(181项次)、氟虫腈(107项次)、甲拌磷(77项次)、灭蝇胺(54项次)、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8项次)、啶虫脒(36项次) 58.07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582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283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213项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68项次)、糖精钠(56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53项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49项次)、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23项次)、亚硫酸盐(21项次) 33.15 污染物:镉(以Cd计)(215项次)、铅(以Pb计)(79项次) 7.85 微生物:大肠菌群(27项次) 0.78 表 7 各产地抽检情况对比
Table 7 Statistics of sampling inspection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序号 产地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合计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1 广西 6831 452 6.62 7670 390 5.08 2450 188 7.67 16951 1030 6.08 2 西藏 95 0 0.00 560 24 4.29 114 2 1.75 769 26 3.38 3 新疆 10737 472 4.40 12036 293 2.43 10162 292 2.87 32935 1057 3.21 4 江西 9694 228 2.35 9228 340 3.68 9404 273 2.90 28326 841 2.97 5 甘肃 6272 224 3.57 8455 243 2.87 4870 113 2.32 19597 580 2.96 6 青海 2551 41 1.61 4233 188 4.44 4035 70 1.73 10819 299 2.76 7 宁夏 3698 84 2.27 5558 142 2.55 5708 160 2.80 14964 386 2.58 8 贵州 8733 180 2.06 9630 381 3.96 17922 373 2.08 36285 934 2.57 9 河南 33142 831 2.51 32764 815 2.49 22852 612 2.68 88758 2258 2.54 10 重庆 17646 661 3.75 11417 169 1.48 12043 182 1.51 41106 1012 2.46 11 安徽 17020 455 2.67 19529 530 2.71 14889 278 1.87 51438 1263 2.46 12 山西 5165 180 3.48 6345 131 2.06 8037 166 2.07 19547 477 2.44 13 海南 3089 91 2.95 2660 66 2.48 2609 46 1.76 8358 203 2.43 14 陕西 7242 136 1.88 7940 147 1.85 9239 289 3.13 24421 572 2.34 15 湖南 13026 478 3.67 10573 255 2.41 18771 201 1.07 42370 934 2.20 16 广东 33739 677 2.01 40110 988 2.46 37143 713 1.92 110992 2378 2.14 17 不详 95551 1636 1.71 163685 3442 2.10 130619 2996 2.29 389855 8074 2.07 18 浙江 15484 269 1.74 24234 526 2.17 18784 338 1.80 58502 1133 1.94 19 山东 33242 742 2.23 49295 866 1.76 33400 524 1.57 115937 2132 1.84 20 吉林 9974 205 2.06 14632 308 2.10 16155 234 1.45 40761 747 1.83 21 四川 15251 219 1.44 20861 427 2.05 17999 331 1.84 54111 977 1.81 22 湖北 24479 460 1.88 16679 288 1.73 14171 215 1.52 55329 963 1.74 23 台湾 171 1 0.58 218 5 2.29 86 2 2.33 475 8 1.68 24 进口 4861 112 2.30 4972 45 0.91 2914 49 1.68 12747 206 1.62 25 辽宁 12377 236 1.91 14515 202 1.39 13099 191 1.46 39991 629 1.57 26 江苏 28619 368 1.29 40644 694 1.71 28971 475 1.64 98234 1537 1.56 27 黑龙江 15050 235 1.56 18937 288 1.52 22003 263 1.20 55990 786 1.40 28 内蒙古 6365 106 1.67 6828 125 1.83 7257 52 0.72 20450 283 1.38 29 云南 5493 91 1.66 6802 40 0.59 7147 134 1.87 19442 265 1.36 30 香港 190 1 0.53 29 1 3.45 26 1 3.85 245 3 1.22 31 河北 15021 173 1.15 19215 295 1.54 17706 167 0.94 51942 635 1.22 32 天津 14943 188 1.26 14175 164 1.16 9779 97 0.99 38897 449 1.15 33 福建 24586 256 1.04 29268 309 1.06 16483 178 1.08 70337 743 1.06 34 北京 14215 106 0.75 18973 213 1.12 16414 94 0.57 49602 413 0.83 35 上海 23526 181 0.77 22211 121 0.54 20071 114 0.57 65808 416 0.63 36 澳门 3 0 0.00 1 0 0.00 4 0 0.00 表 8 产地为广西的高风险产品情况
Table 8 Situation of high-risk products produced in Guangxi
序号 产品类别 抽检总数
(批次)不合格数
(批次)不合格率
(%)主要不合格指标 1 饮料 1583 188 11.88 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81项次)、菌落总数(40项次)、霉菌(12项次)、大肠菌群(7项次)、酵母菌(5项次) 质量指标:蛋白质(22项次)、溴酸盐(20项次)、二氧化碳气容量(6项次) 2 水产及其制品 244 24 9.84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及其铝色淀(16项次) 兽药:孔雀石绿(3项次) 3 糕点 2712 257 9.48 微生物:菌落总数(73项次)、霉菌(43项次)、大肠菌群(18项次)、沙门氏菌(4项次)、金黄色葡萄球菌(3项次)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54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33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1项次)、糖精钠(13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7项次)、三氯蔗糖(6项次)、纳他霉素(4项次) 质量指标:酸价/酸值(50项次)、过氧化值(18项次) 4 调味品 346 31 8.96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9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3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3项次)、 质量指标:总酸(以乙酸计)、(6项次)、谷氨酸钠(6项次) 5 酒类 720 62 8.61 质量指标:酒精度(35项次)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20项次) 标签:酒精度(4项次) 6 方便食品 1068 89 8.33 微生物:菌落总数(32项次)、霉菌(25项次)、大肠菌群(17项次)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25项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4项次) 7 蔬菜及其制品 444 37 8.33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24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7(项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6项次) 8 冷冻饮品 177 14 7.91 微生物:大肠菌群(12项次)、菌落总数(10项次) 9 餐饮环节产品 156 12 7.69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5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项次) 10 水果及其制品 384 29 7.55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16项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3项次)、 微生物:菌落总数(5项次)、霉菌(3项次) -
[1] 吕冰峰, 罗飞亚, 王学硕, 等. 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的归类分析与思考[J]. 中国药事,2017,31(11):1304−1310. [2] 吕冰峰, 吕卓, 应雨晴, 等. 2016~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11(9):2862−2867. [3] 黄湘鹭, 邢书霞, 吕冰峰, 等. 2016~2017 年我国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7):4746−4754. doi: 10.3969/j.issn.2095-0381.2018.17.046 [4] 刘欢. 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7):2347−2351. [5] 李庆, 谭彩丹. 江西下发 2016 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N]. 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6-01-30. [6] Saaty T L.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nterfaces,1994,24(6):19−43. doi: 10.1287/inte.24.6.19
[7] Hu W, Liu G B, Tu Y. Wastewater treatment evaluation for enterprises based on fuzzy-AHP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in industrial park in Taihu Basin, China[J]. Springer Plus,2016,5(1):907. doi: 10.1186/s40064-016-2523-8
[8] Sun H Y, Wang S F, Hao X M. An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of north China[J]. Agr Water Manage,2017,179:324−337. doi: 10.1016/j.agwat.2016.08.002
[9] 张伟.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开展及实践要点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2018(3):79−80. doi: 10.3969/j.issn.1674-0270.2018.03.061 [10] 李越凡. 有效进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药事,2016,30(5):426−428. [11] 余超, 李文学, 李迎月, 等.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2):3730−3733. doi: 10.3969/j.issn.2095-0381.2019.12.016 [12] 何平, 王煜红, 江小明, 等.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有效性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酿造,2015,34(3):162−165. doi: 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3.039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7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7年第57号〕. [2018-03-21]. http://www.sda.gov.cn/WS01/CL1687/171796.html. [1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7年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7年第118 号〕. [2018-03-21]. http://www.sda.gov.cn/WS01/CL1687/175314.html. [1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 2017 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7年第171号〕. [2018-03-21]. http://www.sda.gov.cn/WS01/CL1687/216123.html. [1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7年第四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8年第41号〕. [2018-03-21]. http://www.sda.gov.cn/WS01/CL1687/225019.html. [1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8年第6号〕. (2018-4-28)[2018-4-26]. http://gkml.samr.gov.cn/nsjg/bgt/201902/t20190222_291063.html. [1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8年第29号〕. (2018-9-13)[2018-9-13]. http://gkml.samr.gov.cn/nsjg/bgt/201902/t20190217_288898.html. [1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8年第38号〕. [2018-10-31]. http://gkml.samr.gov.cn/nsjg/bgt/201902/t20190217_288891.html. [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第四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9年第5号〕. [2019-1-29]. http://gkml.samr.gov.cn/nsjg/bgt/201902/t20190217_288773.html. [2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9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9年第13号〕. [2019-4-28]. http://www.samr.gov.cn/spcjs/yjjl/sphz/201906/t20190613_302341.html. [2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9年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19年第25号〕. [2019-8-1]. http://www.samr.gov.cn/spcjs/yjjl/sphz/201908/t20190805_305404.html. [2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9年下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2020年第4号〕. [2020-1-22]. http://gkml.samr.gov.cn/nsjg/spcjs/202001/t20200123_310736.html. [24] Elad D. Risk assessment of malicious biocontamination of food[J]. J Food Prot,2005,68(6):1302−1305. doi: 10.4315/0362-028X-68.6.1302
[25] Yi X B, Wang L.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n a watershed of Loess Plateau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Plos One,2013,8(7):e69498.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9498
[26] Sun S, Chen Y, Lin Y, et al. Occurrenc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emerging trace organic pollutants in source water for Shanghai, China[J]. Sci Total Environ,2018(639):1−7.
-
期刊类型引用(5)
1. 王东玉,孙海林,包世元,侯敏,陈爱国,郭梁.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奶制品月饼的质量安全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05): 310-316 . 百度学术
2. 龙钰婷,柴秀航,徐勇将,刘元法. 不同花生油对月饼饼皮面团特性及月饼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24(02): 75-81+113 . 百度学术
3. 游云,黄晓霞,刘巧瑜,易祚良,郑玲燕,曾晓房,陈海光. 榄仁黑豆沙月饼馅料配方优化.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4(02): 21-26+31 . 百度学术
4. 陈文新,杨威萍,邢苏,欧金玉,贾桂琪. 焙烤食品加工中的安全卫生条件监测策略探讨. 食品安全导刊. 2024(20): 5-7 . 百度学术
5. 邱英莲,李海丽,邓思琪,萧桃. 茂名市金腿五仁月饼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与分析. 现代食品. 2022(22): 189-19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